65、黃桷蘭巷的歷史-《這個鄰居有點酷》
第(2/3)頁
項勝利一家租住在巷子外的一個小區里,唐依依這才想起來,項巧婷的手機在自己手里,怎么通知她出來拿手機呢?貿然上人家家里去肯定不禮貌,她站了一會兒,覺得還是明天一早給她好些。
回到巷子,見到徐明潔坐在超市門口,便走過去打招呼,徐明潔讓她挨著自己坐下,唐依依問徐明潔:“姑姑,黃桷蘭巷拆遷,你以后還找地方開超市嗎?”
“我也在想怎么辦呢?還有一年就退休了,有了退休金,不干也行,這之前開那么多年超市,姑姑也有些積蓄,還有一套房子在出租,夠我退休生活了。只是我實在是舍不得這里。你知道那棵黃桷蘭樹是什么時候種下的嗎?”
唐依依搖搖頭。
徐明潔的眼中全是回憶,“那是我爺爺在1945年種下的,我小的時候,那棵樹只有現在的一半大,每年花開,武家五哥就在下面托著我爬上去摘花。當時巷子沒有名字,大家都叫這一片一尺碼頭,是整個怡城交通最繁華的地方。你想啊,靠著那么大一條江,船運是有多發達啊。”
“原來,這下面以前是個碼頭。”
“不然你以為呢,碼頭上下苦力的工人特別多,大家都窮,吃不起太好的飯菜,最經濟實惠的就是吃面條。然面就是這么來的,干拌的,每根面條上都裹了油,吃了管飽。”
“是誰最先做出來的然面呢?”
“據說是現在解放路上那家然面館的老前輩最先做出來的,因為大受歡迎,所以就被人模仿,那時這一大片開面館的挺多的,因為人流量大,家家生意都不差。解放后,這片不能只用一個名字吧,所以開始給每條巷子起名字,到這里時,正是春末黃桷蘭盛開的時候,濃郁的花香,讓這條巷子得了現在這個名字。后來城市改造,周圍陸續拆遷,當年的一尺碼頭,如今就只剩下黃桷蘭巷了。”
“難怪我第一次進到巷子的時候,覺得這里很舊,但卻有種特別的韻味,處處都透著厚重感,原來是因為這里的確有那么久的歷史了。”
“新城區到處是合理的規劃,人們都愿意去環境更好的地方生活,這樣老舊的巷子住著的確是不如新城區方便,中途雖然做過一些改進,但被拆遷是早晚的事啊。”徐明潔有些傷感地嘆息著。
她搖搖頭,“不想了,想也沒用。今天秦記還那么多人嗎?想去他家吃碗面去,晚飯還沒吃呢,人年紀大了,不大容易感到餓。”
“我出去的時候,人還挺多,現在估計少了吧。”
“走吧,一起過去。”
徐明潔關了門,兩人一起到秦記,果然人數已經是平時正常的量。
“百柯還不敢出來嗎?”徐明潔笑道,她走到墻邊仔細看了看秦百柯的相片,也不住口地贊道:“拍的真好,完全不像是在怡城拍的。”
轉頭看到二筒,“二筒的照相水平真不錯,找個時間也給潔姨拍幾張?”
說起照相二筒是很積極的,“行啊潔姨,你想拍啥樣的?”
徐明潔指指外面,“就在黃桷蘭巷拍吧,都快拆了,以后想看只能在照片里看了。”
二筒猛地拍下大腿,“對啊,潔姨這個想法好,我還真該把巷子拍下來。”
“到時候我穿個旗袍,怎么樣?”徐明潔問二筒。
“……潔姨,你不會還想打把油紙傘吧?”
“你說的對,我還真有把油紙傘,去杭州旅游的時候買的。”
二筒無語地翻了個白眼,“潔姨,那可不是我想要的風格,旗袍、油紙傘、老巷子,都快被拍爛了。”
“大家都這么拍的呀,多美呀,不然你想怎么拍呢?”徐明潔問他。
“那我得想想。”二筒皺著眉頭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