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由于D與氦3發生聚變時產生的是電子而非中子,氦三聚變也被普遍看作是二代聚變的最理想燃料!” 吳桐極快的拉出草稿紙和筆,刷刷刷寫下一組組數據。 據有關數據計算,采用氦3核聚變發電,海對面年發電總量僅需消耗25噸氦3;國內1992年的年發電總量只需8噸氦3,全世界一年有100噸氦3就夠了。以全球電價和空間運輸成本算,1噸氦3的價值約40億美元,而且隨著空間技術發展,空間運輸成本肯定將大大下降。 雖然氘氚反應的發電成本已經足夠的低廉、清潔,他們未來數百年內,都很可能沒有能源危機的困擾。 但是,相比目前他們已經掌握的,利用氘和氚反應的熱核聚變裝置來說,用氦-3來進行核聚變反應具有比用氚作燃料有更多的優點!首先,反應產生的能量更大,能耗更低,這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兒! 二則是傳統的氚核反應過程中,伴隨核聚變能的產生,要產生大量的高能中子,而這些中子能夠對核反應裝置產生廣泛的放射性損傷;相反的,若用氦-3作為反應物,則主要產生高能質子而不是中子,對環境保護更為有利;第三,氚本身具有放射性,而氦-3則沒有。 當然,如果真的使用氦-3結合作為燃料,也不是沒有技術關卡,核所帶電荷越多,庫倫斥力越大,原子核靠近所需的動能也越大,即反應截面越小。 根據理論計算表明,氘-氚聚變反應截面是氘-氦3的聚變反應截面的幾十倍。而這也就意味著,想要達到聚變反應的勞森判據,對于氦三聚變,這個數據所代表的便意味著,他們要有材料,能夠承受是數十億度的高溫。 以現有的技術手段而言,想要利用氦3來作為聚變堆的燃料,顯然是還沒有可能的。但是,事在人為,關于未來的布局,他們要首先確定好定位。地球的氦3只有寥寥一噸儲量,真正的豐富資源,就在他們仰望,自古流傳代表著無數寄托的月亮之上。 那里有著豐富的氦3儲藏,雖然在利用上,可能近期無法實現,但是,這不影響,那是他們要提前布局掌握的戰略資源! 從陳舊卻充溢熱情族民相戀幾千年的愿望,尋月,盼月,望月……多少的炎黃兒女對這愿望跟隨了千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