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正常-《穿梭致富從1985開始》
第(2/3)頁
不然……。
其余的項目組都干的熱火朝天的,不過何貴在思考,百安飛行器下一步的計劃。
這邊開支大,收入也大,但是總體現在是處于一個虧損的狀態。
主要是人工,22m3項目組,160項目組,大型隱轟項目組,無人機項目組,還是三款無人機,另外還有民航飛機項目組。黑隼項目組,私人飛機項目組。
收益就完全是麥道系列飛機的利潤,以及代工零件的利潤。
黑隼這個暫時還不好怎么說,主要是國內現在沒辦法啊,老大哥那邊盯上了22m3,蜀都的f14都沒整明白,另外何貴估計也在設計隱身戰斗機,畢竟自己抄了隱身材料。
長安這邊也有飛行器制造公司,這個公司大部分給百安代工,麥道的一些零件什么的,而且這邊好像也在研究160.
其余的就沒有了,何貴想把項目讓出去,自己也不放心啊,在自己這里,花錢是肯定最少的,弄到別的地方去,說不定錢投資了,但是一直不會有結果,然后一直投資……。
又仔細盤點了一下名下企業的虧損盈利,發現不用操心,主要是百安這邊的項目都沒成熟……私人客機那個項目也還在試驗。
何氏高速公路集團:嚴重虧損,投資不知道多少年才能收的回來。
北疆農場:持續長期虧損,設備就是好幾百臺了。
何氏機械:這個盈利,挖掘機,裝載機。
何氏地產:盈利。
何氏汽車:這個盈利大戶。
龍谷:這個盈利。
磐石:盈利。
光伏面板:虧損。
新材料:虧損。
大化工:虧損。
漢鼎制藥:盈利。
維多利亞傳媒集團:盈利。
昌盛商超:盈利。
昌盛物流:虧損,主要是投資的上百架貨機,以及前期大量倉儲建設,卡車購置。
其余的什么熊貓主題公園,盈利也沒多少錢,何貴就不算了。
不過昌盛物流這邊呢,大投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卡車要換代起碼還要幾年,然后飛機貨機換代,這年限就長了,除開購買的麥道的二手飛機,其余的起碼可以二十年。
何貴琢磨了一下,要不要把昌盛物流美洲分公司上市,還有歐洲分公司。
昌盛物流總部在港島,但是大部分機構人員在京都。
全球被分為三大業務板塊,美洲,歐洲,亞洲。
三大業務板塊分別是三個子公司,都是何貴全資的子公司,這樣是方便管理,如果一個公司管轄整個業務。
那么有些人的權利就太大了,三大子公司,各自管理自己的業務,總公司監督,另外昌盛物流上面還有一個總公司,等于是兩個子公司監督。
總公司行政權利大,但是沒有實權,子公司實權大,但是行政不行。
其實就是一個互相鉗制的過程。
“上市倒是可以賺一波快錢,但是這會影響到整個集團的業務。”
“而且一旦美洲,歐洲物流公司上市,那么金融市場就可以憑借亞洲分公司的業務數據,推算出總利潤。”
當然好處也是有的,昌盛商場在美洲,歐洲的合資企業,上市一直都很好,昌盛超市在美洲,歐洲做的是倉儲商超,里面東西當然便宜,貴的也有。
只有港島,內地的是何貴獨資的,其余的全部是合資的,包括在本子,棒子李家坡等等的。
好處就是風險降低,不過物流行業,風險并不是很高,沒有民航的風險高,當然民航的高,也是有保險的。
思量了一下,何貴搖搖頭暫時就不想了,畢竟現在昌盛物流開始賺錢了,至于說事故,不是有保險公司嗎?
昌盛物流在西方國家能站穩腳跟,第一是提高就業率,第二是服務,第三其實就是與各大保險公司的關系了。
昌盛物流每年要買多少保險,飛機,汽車,員工,還有貨物,那個保險公司都不想失去這個大客戶。
保險公司在西方是什么公司?要是有人針對昌盛物流,這豈不是就在針對我這個保險公司?
暫時放下這個想法,在百安這邊待了兩天,就回京都了,暑假馬上要完了,孩子們都回來寫作業了。
對于孩子寫作業,何貴不要求孩子們暑期開頭就寫完了,開頭寫完了,放羊到了上學,一個星期都跟不上。
反而是假期后面寫作業,狀態就不錯,老師說什么也跟得上,所以幾個小家伙除開吃飯,固定休息時間,都在趕作業。
第二天何貴上班,先看剪報,第一就是老葉在北面第二個任期開始了。英法合建最大的搗蛋企業:馬特拉航空空天企業,這個何貴在現代好像沒聽說過?
本子發射兩顆衛星,然后就是本子的右翼人士在魚島霍霍。
然后就處理一些事情,年中基本上不忙,一般的年底以及年初最忙,年底-制定明年的計劃,年初要看去年的年報。
港島與京都兩個總部的好處也體現出來了,因為沒有明確的分割業務范圍。
監察,財務,人事就有兩個最高部-門了。
每年都要發生不少內地的投訴到港島監察部的,也有海外的投訴到內地監察部的。
等于是可以交叉管理,當然一般沒有人舉報的話,內地的總部一般不插手港島總部的事情。
但是一旦有人舉報,那么肯定要查了,所以每年都要挖出不少人。
何貴給舉報人的獎勵非常簡單粗暴,就是涉案價值的百分比,一般最低是30%,比如涉案五千萬,那么舉報人可以獲得一千五百萬以上。
這個一千五百萬從哪里來的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