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懂事-《穿梭致富從1985開始》
第(2/3)頁
這邊的接待的人紛紛說道:“謝謝何先生的獎勵,我們希望可以有更深層次領域的合作。”
“這是肯定的,只要有機會。”何貴開口說道。
隨后在這邊吃了午飯,何貴對吃也講究也不講究,就在學生食堂,吃了一份俏葷菜,一份麻辣豆腐。
“這味道一般啊。”何貴吃完之后,還不忘說一句。
學校的頭頭們尷尬極了,業界都知道何貴這個人視察企業就看食堂,不看你什么車間什么的。
吃完了,何貴也就走了,沒必要開什么會,至于說獎勵,自然隨后有人負責的。
野生農作物基因,種子庫,可是有規矩的,也有人負責的。
然后來到桂省,視察一番,就含油率來說,這邊的要更高一些,不過具體的研究培育,就不一定了。
基因編輯在98年,這是十分,十分前沿的學科,基因編輯當然要在白羊定大學進行,因為才可能控制。
這些是保密項目的,暫時不對外公開發表,而且98年的大豆,在國內還不怎么受到重視,因為96年還出口的……。
等到市場被顛覆,然后才開始重視,但是一方面美利堅根據大豆產量來調整補貼,大豆豐產就加大補貼,讓別人都賺不了錢,大豆不豐產,就不補貼,提價,提價。
這政策是不是相反的?
沒錯,你的大豆減產,美利堅的農業協會就把收購價定高,大豆售價自然就高了。
你豐產的時候,美利堅加大補貼,比你更低的價格賣出去,你豐收了也掙不了幾個錢。
美利堅就是用這個操控了世界糧食,美利堅的農民收入40%來自于補貼,但是國內的農民只有4%不到。
并且這很大一部分還被關系戶拿走了,比如農機補貼,每個地區都有一定的名額,特別是一些大型農機,沒關系的聽到消息去已經晚了。
好在有一點,咱們內地主糧大米占據的份額很多,美利堅不出產大米……。
主產大米的國家呢,想左右糧食價格,又不行……,因為都是一幫子窮鬼。
不賣糧食沒啥可賣的。
“桂省有著豐富的野生經濟植物,這些都可以納入物種庫,物種基因庫的研究范圍。”何貴在這邊視察了之后,留下了這么一句話。
這邊農業大學的頭頭自然懂得該怎么做,做計劃,拉投資……。
現在水災已經過去了,南方好一些,這邊還可以種植冬季農作物,并且在冬季農作物之前,還可以種植一些蔬菜。
“鼓勵當地種植一波小青菜之類的,然后在這邊建立幾個脫水蔬菜加工廠吧。”徽省,贛省這邊,何貴在光伏產業園,以及對面的新材料工業園視察的時候,看到遠處農田里面的農戶正在整理土地。
現在種植冬季作物還有些早,比如油菜,小麥。
小青菜一類的生長速度快,一個多月就可以收獲了,制作成脫水蔬菜后面捐給北方邊防上或者北方的學校,以及方便面都可以。
“好的。”何氏光伏集團的總經理立即點頭,當然炭纖維制造集團的總經理也立即記下了。
對于何貴來說,也許價值三五個億的脫水蔬菜不算什么,但是這三五個億可以帶動的產業就比較多了,運輸,種植,等等的。
也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當然何貴作為私人企業來說,沒什么條條框框的,賣不掉捐了也是一樣。
地方上不行了,賣不掉,不敢拿錢出來墊底啊,這玩意墊底一次就有第二次。
何貴這邊賣不掉就賣不掉吧,賣不掉就捐給北方的學校什么的,反正北方冬季菜品種單一。
而且脫水蔬菜項目也只是適合受災區域,山區沒受災的因為冬季降溫早,要早點種植冬小麥,油菜什么的,平原可以拖延一些時間。
到了何貴這個地位,可以說隨便一個決定就決定了很多人的命運,
小青菜,小白菜生長很快,并且種植粗放,農田里面水災,還是泥漿什么的,就這樣排水溝做起來,稍微弄平一些,小青菜,小白菜,種子撒在里面就是了,三五天就發芽了,一個月就可以采收了,速度很快的。
至于加工,方便面廠有現成的技術,建廠還要搞快點,不然小青菜就收割了。
何貴布置就是一句話,但是后面管理層發現這事情不簡單,最后上報京都總部,葉眉做主成立一個專門的辦公室。
計算了一下小白菜的種植畝數,然后是產量,發現脫水蔬菜短時間內的加工能力要很強大才行。
立即訂購設備,并且在各個地方規劃工廠,因為小青菜不怎么耐儲藏,好在現在氣溫降低了,但是也不適合長途運輸。
就因為何貴一句話,建廠都需要幾個億的投資,采用的是全不銹鋼的加工設備,清洗,吹干,脫水包裝。
制造這些設備并不復雜,好在何貴的關系網足夠龐大,生產設備陸續的送到指定地方,廠房就簡單了,一個塑鋼大棚子就是了。
————————————————現代——————————————
何貴當然不知道自己一句話,投資就好幾億,建立好十幾個大型的脫水蔬菜加工廠,不過知道也也不在意,因為錢實在是太多了。
現代加工零件還是很順暢的,偶爾一個零件出問題是很正常的,有些零件在加工的時候,會因為未知的原因損壞,找不出原因的一般是應力損壞。
也有是共振損壞的,比如加工的刀頭在某個瞬間與零件共振達到一致,導致零件內部出現裂痕什么的。
還有就是成型的零件在進行晶化,也就是二次加工的時候也會忽然出問題,這都是很正常的。
至于說刀頭崩了零件廢了,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引擎的零件加工完成80%的時候,就不得不放下心愛的零件,因為劉茹要快生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