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動手-《穿梭致富從1985開始》
第(3/3)頁
而且按照何貴設計的成功率幾乎是100%的,當然也許還有一些需要補充的地方,但是都是比較容易的地方。
何貴放下電話,就準備制造隱身轟炸機的發-動-機了。
B2采用的是F118的發-動-機,長度只有2.5米,這也是為什么B2那么小可以塞進四臺發-動-機。
何貴這邊的隱身轟炸機,是結合了NK321發-動-機的技術,與F14的一些技術,還有現代的一些材料技術。
發-動-機長度6米,直徑1.46,所以這個隱轟就像燕子一樣,不像是B2那種飛翼的布局。
另外中間這一段身體就是彈倉以及發-動-機布局的地方,整體比b2要大一圈,當然航程還有性能都吊打B2,當然是看數據,至于說具體的還要看實戰。
發-動-機是不會更改了,后續06年那邊正式版本出來,更改也只是會更改一些外形設計。
其實前面06年那邊也有一個類似B2的方案,就是用四臺戰斗機上的發-動-機改進型號作為動力。
也是四臺發-動-機配置,但是四臺發-動-機有不少的問題,首先就是四臺發-動-機布置的寬度比兩臺布置的要寬大一些,這樣在彈倉不變的情況下,就會加大機體尺寸。
另外就是管理系統,四臺發-動-機的管理系統比兩臺麻煩,還要考慮到共振之類的問題。
另外四臺發-動-機油耗一點也不低。
F118發-動-機重量大概在1.5噸,何貴這個單臺重量在三噸,看起來是不是重量差不多?
但是你固定兩臺發-動-機的設施,肯定比固定一臺發-動-機的設施要多,另外還要額外增加供油,控制等等的管線,還要增加隔熱等等的。
當然四臺發-動-機也有好處,那就是飛機尺寸小,被發現的幾率很低,出問題之后還有三臺。
不過何貴這個本身就是為了超音速,超低空,大載彈量設計的,彈倉12米的長度就可以知道這玩意是攜帶什么蛋蛋的。
另外超音速狀況下,四臺發-動-機沒有兩臺穩定,兩臺發-動-機更好控制,如果四臺發-動-機同時開啟加力,共振系數很是不好掌握。
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好幾臺發-動-機的飛機,但是最后無一例外的被淘汰了。
四臺發-動-機,四個控制系統,四個供油設施,這也是B2操控難度大的原因之一。
還有飛機發-動-機噴射的氣流之間的互相干擾,這也存在問題。
兩臺發-動-機也有短板,首先是體積大,長度長,還有一旦出問題,單臺發-動-機更加不好控制。
“先準備制造發-動-機。”何貴準備先制造發-動-機。
正是因為需要大彈倉,還有大的發-動-機,何貴這個布局才不是B2那種飛翼,而是類似燕子飛行時候的布局。
其中還有一些精巧的設計,這個要定型之后才能抄。
“起碼需要一年多。”何貴盤算了一下,這兩臺發-動-機最少需要一年多,不過也正好,這邊發-動-機制造完畢之后,06年那邊應該定型了。
主要是06年那邊何貴事情比較多,特別是航天這一塊。
探月,火星,火星車,外星基地,等等的事情比較多,不然的話,何貴覺得幾個月就差不多了。
時間節點現在不好控制,因為航天這個東西哪怕何貴有全套的技術,還是要手下人一步一步的走過來,這樣后面何貴才能擋甩手掌柜。
而且很多科研流程沒辦法更改,何貴有掛逼能力,當然可以強行的省略一些步驟,但是這樣做會為以后留下禍根,因為后續來掌控這些的人,也會認為自己與何貴一樣是天才,很多管理者都有這個錯覺,我一定干的比前任更好,但是事實上,下面的員工才知道是不是草包。
自己吹自己沒啥意思,要其他人評價才是最好的……。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