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過隨著第三個人被工作人員帶著到場,這個會議室的角落里才算是氣氛熱絡起來。 來人是個身穿道袍的小道士,年紀大概在二十出頭,看起來比19歲的高景飛大不了兩歲。 不過這道士跟高景飛印象中的古板模樣好像不一樣,而更像是一個披著道袍的搞怪青年,好家伙,這一開口嘴里說話一套一套的,跟說相聲一樣。 “兩位,小道張景升,吳巍山青衿觀第二十三代弟子,兩位應該與我一樣都是官府請來的玄門中人吧?” “我跟你們說啊……” 對于張景升的搭話,另外一人并不搭理,依舊那副冷冰冰的高人模樣。 張景升也不生氣,轉而跟高景飛熱絡的交談起來。 互相通了姓名之后,這小道士更是笑道: “我是景升,兄弟你是景飛,咱們可以說都是景字輩的,合該咱們好好親近親近……” 這話說的倒是沒錯,高家兩輩,高景飛父親那一輩是“文”字輩,他們兄弟就是“景”字輩,往下則是“盛”、“世”二字,合起來就是“文景盛世”。 這都是中土夏國自古以來的傳統,并非是佛道兩家獨有的字輩排行。 至于文景盛世再后面,高景飛就不知道了,作為新夏國成長起來的幾代人,像他們這樣宗族習俗已經淡去的北方環境里,很多人都不講究字輩排行了。 而巧的是張景升他們門派這一帶也剛好是“景”字輩,雖然兩邊不是一家,性質也不一樣,但兩人也算有點小緣分,年齡也相近。 所以就在這會議室的一角開始小聲交流起來。 反正領導們都還沒到場呢,也沒人來制止他們說話。 通過交談高景飛對于這位小道士也有了些了解。 對方出身的吳巍山青衿觀他似乎有所耳聞,是金陵一帶有點小名氣的一家道觀,不過以前的高景飛對這些不感興趣,所以并沒有特意去了解。 還是想起小時候聽村里老一輩說去過青衿觀燒香求符,這才有些印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