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收了傳輸過來的文件點開,商思洋將平板遞給高景坤。 高景坤看了之后,就說道: “時間緊急,小商你把案卷發給大家我們路上看……” 振作了士氣的第三隊立馬發動起來,商思洋發送完文件,就回到信息技術服務室作為技術支援,通過網絡快速搜索到此案件相關信息。 而得到移交案卷的第三隊其他成員則分頭開始行動。 坐在大哥的車上,除了開車的高景坤,秦林明與高景飛都在抓緊時間翻看商思洋通過內部系統傳輸到他們手機里的案卷內容和網絡中的相關搜索信息。 “好奇怪的案子!” 高景飛一邊看一邊嘴里嘟囔著。 他雖然不是專業的警探,但是也對這件案子的情形感到古怪。 商思洋傳到特事局專用工作手機里的信息很全面。 案子的起因是源自一篇報道,不是什么大媒體,而是金陵本地一家專門報道奇聞異事的新聞的雜志社的一篇網絡報道。 在這個紙媒衰敗的年代,各家傳統紙媒這些年都在朝著互聯網方面進行改革,不改革的不是已經倒在了社會發展的路上,就是只能茍延殘喘。 “金陵十日奇談”這份雜志也是如此,原本這是一家十天發布一次的雜志,不能說周刊,應該說是旬刊。 雜志內容主要以報道社會奇聞異事,連載恐怖故事為主,當然也少不了笑話趣聞和小廣告的篇幅。 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人們精神生活來源遠不如互聯網時代豐富,所以這種雜志的銷量十分可觀,光是學生這一消費群體就占據了雜質的三分之一以上的訂閱量。 而這種雜志往往也是文藝青年、上班族與社會閑散人士們日常休閑調節心情的讀物。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紙媒日漸式微,不得不朝著網絡方面發展,金陵十日奇談作為金陵乃至江南省都小有名氣的奇聞雜志,也在零幾年的時候也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不但開展了網上訂閱業務,還出了網絡免費版以供網友們閱讀。 當然網絡版的內容都是上一期和以前的雜志,只有訂閱用戶才能看到最新一期內容。 這樣現實訂閱結合網絡廣告的收益,成功讓《金陵十日奇談》這份雜志在互聯網時代幸存下來,并且憑借夸張的報道和恐怖故事連載,很是收攏了一批忠實讀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