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在第三隊成員們靠近那座陰影中閃耀著燈火的建筑的時候,忽然發現沙土道路另一個方向的遠處,有著影影綽綽看不太清楚的幾道身影,也在朝著那建筑緩緩前行。 只是因為方向與他們正好相對,距離又遠,此方世界陰沉沉的也沒有月光照耀,所以他們無法看清對面的具體模樣,只能看到一些人形的模糊身影。 “有人?” 連鵬第一個詫異的開口。 他沒想到自己經歷的第一個迷霧世界就是有人類的那種。 誰知高景飛卻搖頭說道: “是不是人還不一定呢,現在下結論尚且還早!” 跟古人接觸多了,又常常看一些古文方面的修行書籍,高景飛這個兩輩子都沒上過大學的人說起話來也變得有點文縐縐,時不時冒出一些古人的白話詞語,不過現代人也完全聽得懂就是了。 實際上打明朝開始,現代人穿越到古代就不會有語言交流完全聽不懂的障礙,因為元代之前那種幾乎打穿了中原的大混戰以及元代之后的各地人口大遷移,都造成了人口和語言方面的融合,尤其是江北地區大部分的方言都差別不大。 而到了金朝入關之后,各地爆發的大屠殺以及湖廣填川蜀的人口大遷徙,也導致湖廣話和川音等方言都十分的類似。京城官話更是從前明一直傳承到現在也沒怎么變過,金人入關之后雖然帶來的一點女真話詞匯,卻如同是一瓶墨水倒入池塘中,反被吸收融合的那種。 所以現代的金陵話跟燕京話發音有很多地方都相同,比如金陵人是南方地區少有的說話帶兒化音的地區。 這也就表示你到了明朝開始的古代,即便是粵西那樣說方言的地方,也會有秀才舉人等讀書人或者商人與當官的都會說官話,不至于陷于那種無人可以交流的窘境。 至于元明之前,中土的口音就更類似中古音,與現代南北各地區的方言都不完全相同。 之前高景飛在網上看過有個搞音樂的所謂“知識分子”在科普唐朝人說的都是粵語,這實際上是大錯特錯的,要說粵語跟古代哪個時代的口音更接近,那無疑是宋朝的時候,但是也只是接近,還是有一定差異的。 根據考證唐朝的話,其實跟閩地口音更類似,比如自古泉州就是來往東洋島國的海貿城市,島國人一般就是從那邊登陸往大唐派遣侍者和商人,也就學會了具有閩地特色的唐音,一直到百年前,島國上層人士還都保留著以說唐音為高貴的習俗,所以根據考證,閩地和靠近閩地的江浙地區那邊的口音反而更接近真實的唐音。 至于那位“知識分子”誤導了多少人,高景飛不知道,反正他是不會認同對方的觀點,因為那位還說過天竺環境很好,是天堂一樣的話呢。 隨著隊伍的靠近,鍛煉出一雙靈眼的老隊員們已經可以看清對面建筑的真實情況。 這是一個模樣十分古老的木制建筑,前面有個院場,立著一個兩丈高的桿子,上頭還掛著看不清字跡圖案的模糊麻布,看起來應該是一面旗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