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一次眾人出行并沒有騎馬或者乘坐高景飛的紙人馬車,而是在項羽的安排下乘坐一艘古式樓船出發。 穿越者們還是第一次親身感受這種古老的船只,一上船就看這看那,十分好奇。 項羽則介紹說: “此艘樓船乃隋帝所造五牙大艦,江都之戰沉沒于烏江附近,因艦上兵魂怨氣不滅,受江底陰氣百年侵染,這艘船也化為了一件可以穿梭陰陽兩界的陰靈之船,某天墮落于冥土烏江之內,被我手下撈起,便一直充作我的座駕。” “我雖平日少有乘坐此艦,但此去鐘山還是走水陸最適宜,便請各位乘船而行,雖不及騎馬快,卻也少了陸上車馬勞頓辛苦。” 高景飛對于烏江與鐘山水陸相連并不意外,江南一帶或者說從淮河流域開始夏國的土地便是水網密集,這邊很多河流湖泊都是想通的,還有些表面上看起來不相連,實際上也有地底暗河暗中勾連,陽間的鐘山就在長江邊不遠,還有河流湖泊相通,所以他對這烏江水府能夠與鐘山想通絲毫不感覺奇怪。 他對這艘顏色烏黑、規模宏大的古代戰艦是真的喜歡,大航海游戲這輩子可是玩的不少。 對于夏國古代那么多水師戰艦,最終卻沒能趕上大航海時代的浪潮心里一直有所遺憾。 要說夏國古人造艦的本事那也絲毫不輸于西洋人,甚至早期還要更強。 只是中土朝代更替頻繁并且周圍也沒有在海軍方面堪與匹敵的國家,再加上入關之后開始封禁遷海,頓時將夏國人幾千年發展的造船業給打壓的一夜倒退幾百年。 要知道那時候的明鄭集團已經可以造西洋大夾板船了。 早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爭霸兼并戰爭,戰船迅速發展起來,當時倚江傍海的楚、吳、越、齊四國,都建立有龐大的“舟師”,這應該是夏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海軍部隊。 《莊子·逍遙游》里就記載了春秋晚期吳越間的戰爭常常是水戰為首。 在春秋各國之中,地處長江下游的吳國戰船最為出名。 早期吳國戰船分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樓船、橋船幾大類。這是夏國有關戰船分類的最早記載。 高景飛記得其中大翼是長十二丈、廣一丈五尺二寸,客戰士二十六人……凡九十一人。 當時一丈合今天的2.3米,可知其中的大翼,長度已經達到27米以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