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為獬豸冠本為楚王冠,秦滅楚,以此冠賜給御史大夫,故從秦漢起,御史、使節和執法官皆戴此冠,后經漢、唐至宋、明,獬豸冠一直是御史之類監察官及司法官的專用制帽,所以又稱“法冠”。 法冠通常是以鐵制成那根冠柱,寓意戴冠的執法者堅定不移、威武不屈,因此也被稱為“鐵冠”。 顯然魏忠賢如此打扮,是覺得自己是為大明秉公執法、監察百官的執法者,是朱明皇家的好奴婢。不然他完全可以做生前爵位封號的公爵打扮。 這種自我站位自然也很得朱明皇帝的認可,所以魏忠賢別看只是天啟帝身邊的大伴,可在整個大明龍庭宦官之中的地位,那也是僅次于太祖身邊人以及鄭和這位名傳千古的三寶太監。 還要強于劉瑾、張永等八虎一籌。 想想高景飛也是明白,畢竟大明龍庭可不是某一位皇帝當政,而是朱明諸多帝君共治,陰司龍庭之中固然也免不了親疏遠近,但與人間不同,因為偉力歸于自身,那么背叛的代價就很高,故上位者用人首先考慮的就是要以能力來論高下,自然魏忠賢這位曾經把持朝政還做的不算差的大太監就超越一眾同輩走上了臺前。 也就是當年的崇禎皇帝沒經過帝王教育,被東林黨們給忽悠懵比了,才會一上來就自斷一臂,對魏忠賢這個皇家最強打手動手,卻沒有扶植起屬于自己的打手,以至于整個大明朝堂開始逐漸失去控制。 要是先用魏忠賢幾年,先把局面穩住了,然后再找個由頭打發其去給天啟皇帝守陵,豈不是既掌握了大權,還能再為大明續命幾十年? 要知道無論歷史如何抹黑,也無關個人道德高下,起碼魏某人把持朝政那幾年,可是將東林黨這些個嘴炮強者們擺弄的明明白白,同時雖然局勢不好,朝廷也尚在掌控之中。 換做是他當皇帝,肯定也是要啟用這種對自己忠心又不缺能力手腕的手下人! 可惜魏忠賢倒臺后,袁崇煥這些個大忽悠便先后上位,能力不及嘴炮十一,最終忽悠垮了大明江山。 所以高景飛雖然不是明粉,但對這位九千歲的印象卻是挺好的。 這種發自內心的善意,頓時讓因為身體缺陷而對別人情緒態度很敏感的魏忠賢大為親近,只是第二次見面,就恨不得將高景飛這個丹陽侯引為知己。 兩人敘話之后,高景飛便直奔主題說道: “魏公,遼東之事,還請回稟諸位帝君耐心等候,待我斬了那惡蛟,便馬上動身北上出關。” 魏忠賢搖頭笑道: “丹陽侯不必急著北上,這許多年都等了,我等鬼神也不差這點時日,魏某前來是受武宗與陛下所托,特來送上一件寶物,以助丹陽侯一臂之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