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陳家家訓以仁義、忠信、中庸和慎獨作為治家修身之道理,雖然都是從儒學之中截取的,陳家也沒有什么大學問,還是那種被儒門瞧不起的商賈之人與野路子。 但是就是這樣的野路子,他們卻能從中庸等儒家思想之中汲取精華為己用,早早的就看穿了殖民者和土人部落們的險惡之心,所以一直以來就秉持著財不露白、過猶不及的道理,并沒有去過分的追求財富。也讓陳家能夠有驚無險的在南洋延續下來。 反而在讀書和其它技藝方面投入大量的資源, 讓陳家每一代每一個人至少都能有一技之長, 即使家族沒落也能有維生的能力, 更有著東山再起的根基。 所以陳氏家族在南洋將近四百年歷史, 其間不是沒有遭受創傷打擊、差點一蹶不振的時候,但每每都被陳氏族人或力挽狂瀾或蟄伏積累,最后都能轉危為安、東山再起。 吳繼宗夫妻就曾在之前給他們分析需要拉攏的南洋世家的時候,提起過陳家這些家訓,并對此深為贊嘆。吳家是武人出身,雖然與儒道不是一路,但都是大夏文明的遺脈分支,互相之間也是有著相似的道理。 吳氏或者說鄭氏一貫奉行的思想就是先祖留下的祖訓“臥薪嘗膽與廣積糧、緩稱王”。 這兩個一個來自春秋時的越王勾踐,一個來自明太祖朱元璋,大家基本耳熟能詳了,都是十分適合移居南洋試圖完成復國大業的鄭家的核心思想。 而鄭家人也是這么做的,先是蟄伏起來改名換姓,然后一點點積累自身的力量,從當年幾百人的小聚居點,短短不過數年便發展到麾下上千戰兵與數萬百姓的夏人勢力,后來得了南明皇帝和監國的先后冊封,又在與土人部落爭斗之中,逐漸建立起了吳氏莊園的前身吳氏衛城,奠定了吳家數百年的基業。 說起來吳家祖訓的道理似乎沒有陳家家訓那么高大上,但卻十分的實用。 所以對于陳家主的懷疑語氣吳芷萱也完全沒有生氣的意思,而是耐心解釋道: “世伯您剛剛也知道了,我們家祖上被監國魯王殿下封了錦衣衛指揮使,并賜蟒袍儀仗若干,雖然當時只是虛銜,但在永歷爺薨于咒水之難,上一任錦衣衛指揮使隨著一起殉國,而我鄭氏的東寧延續大明國祚,也沒有設立錦衣衛的情況下,先祖這個錦衣衛指揮使的名頭,就為我鄭家招來了不少當時不愿以身侍奴、投降后金的錦衣衛和其后人,故先祖這個指揮使的官職也算是得了差遣,名副其實了!” “而這些錦衣衛后人便一代一代為我鄭家效命,如今已經與我鄭家融為一體,不分你我,尤其這幾十年來,我們將一些古老的情報手段結合現代的諜報理論,算是推陳出新,在情報這方面我家是很有力量的,如此自然也就跟情報界的大勢力打過交道,也就跟布列塔尼亞那邊搭上了線!” 吳芷萱雖然沒有明說,并且說的也不完全是事實,但是吳家跟那位瑪格麗特公主殿下搭上線,也確實是因為與軍情陸處的交易。只不過就連吳家人一開始也沒有想到大名鼎鼎的M夫人,真實身份竟然是阿爾弗雷德家族的那位久不露面的瑪格麗特公主罷了。 錦衣衛的名聲,一般作為夏國人可是大多都聽過的,對于陳家人這樣的前明遺民來說,更是如此。說是如雷貫耳或許夸張了些,但錦衣衛的種種傳說對于他們來說也算是從小就聽說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