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九百五十三章 帶著皇帝造玻璃-《靈氣復蘇的旁門祖師》


    第(1/3)頁

    大明北紫禁城。

    御用監(jiān)的工坊里,天啟皇帝朱由校正并同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兼提督東緝事廠的魏忠賢以及一位年輕道人視察里面的工作。

    大明皇家在立國之初,便設立有內廷十二監(jiān)、四司、八局,以侍奉皇帝及其家族事宜。后被俗稱為“內廷二十四衙門”。

    當然二十四衙門并非完全是明代宦官體制的機構,只因其司各專設掌印太監(jiān)提領,因此常被現(xiàn)代人誤解,甚至后金野史說明代有宦官十萬人,后金則不足十一,以此證明明不如金。

    事實上這些所謂十萬宦官的單位,絕大多數(shù)是二十四衙門中由南京喬遷來的工匠,且當時京城一地含其他各部會的工匠不過兩萬七千戶,每戶抽一丁服徭役,有五年一班服徭役者,亦有四年、三年、二年一班者,故此二十四衙門被現(xiàn)代人稱為“宦官二十四衙門”是非常不適合的。

    尤其是二十四衙門之中的主官太監(jiān)也無硬性的規(guī)定,必需是用宦官的,只是因為皇家信任的關系,故多派宦官掌其職,后金入關之后,亦仿明朝體例設有十三衙門。

    比如現(xiàn)在高景飛他們所在的御用監(jiān),其司職為“凡御前所用圍屏、床榻諸木器,及紫檀、象牙、烏木、螺甸諸玩器,皆造辦之。又有仁智殿監(jiān)工一員,掌武英殿中書承旨所寫書籍畫冊等,奏進御前。”

    其實除了掌印太監(jiān)一員是內侍出身之外,御用監(jiān)里外監(jiān)的二員把總以及典簿、掌司、寫字、監(jiān)工等都是普通人。

    此時御用監(jiān)的掌印太監(jiān)正點頭哈腰的隨侍在皇帝和九千歲身邊,看著工坊里監(jiān)工和幾位匠人按照那年輕道人的指點,在幾個窯爐前進行操作。

    而其他下屬根本沒有靠近御前的資格,另外也是為了保密和避嫌。

    不多時,就見到一個身材粗壯的匠人用木桿鐵勺舀著一團燒紅的玻璃液體出來,然后緩緩澆筑在早已準備好的燒紅的光滑銅板上面,四周用銅框固定,這時候撤下銅板底部的火爐,玻璃平板就會緩慢冷卻硬化。

    想要進一步切割加工為成品,還需要進行退火、打磨等步驟。

    等冷卻結束,工匠們帶著棉布手套拿起還燙手的玻璃板對皇帝等人展示,就見到一快二尺見方、較為通透但通體泛著淡藍色的玻璃平板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

    其他人見了皆都為之驚嘆,因為燒制琉璃的工藝這些工匠們都比較熟悉,畢竟琉璃這東西在中土也有著一千多或兩千年的歷史了。但這么大塊的平板琉璃,質地還這般通透的,對于這些古代人來說簡直聞所未聞,更別提見到了。

    倒是高景飛不怎么滿意,只是淡淡點評道:

    “還可以,不過這塊做不來鏡子,只能砸了。”

    顏色有些微微發(fā)藍,按照記憶中的化學知識,高景飛覺得應該是玻璃之中可能含有金屬氧化物的關系,所以呈現(xiàn)藍色。

    這淡藍色雖然較為漂亮,但并不適合做鏡子。

    倒是朱由校聞言有些可惜道:

    “這么好的琉璃,不做鏡子做一扇屏風也是好的,砸了甚為可惜。”

    當即就將這塊玻璃留下,讓御用監(jiān)的匠人去打磨光滑,然后準備自己親自上手打制木頭外框,到時候可以擺在書房欣賞。

    在皇帝看來這么大塊琉璃,還帶顏色,價格在民間想必也是不菲。

    然后另一個匠人又從另一口爐子中舀出一勺玻璃熔液來,鋪在銅板上平整冷卻,只是這一次卻是呈現(xiàn)了紅色。

    這一次高景飛沒說話,皇帝就先開口:

    “去將這一塊也打磨好,到時候朕要親自送給皇后!”

    接著第三個匠人再次從爐子里舀出玻璃熔液,結果這一次成型的玻璃板卻是含有綠色,且比前兩者還要渾濁一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