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御史彈劾徐真辭官-《唐師》
第(1/3)頁
眼看著成親之日一天天臨近,李明達(dá)也是心中歡喜不已,如今一切準(zhǔn)備就緒,禮部和鴻臚寺以及有司盡數(shù)準(zhǔn)備齊全,就等著吉日來臨。
徐真與李明達(dá)雖然見面次數(shù)不多,但二人心有靈犀,可謂小別勝新婚,別有一番情趣,不足為外人道也。
眼看大日子就要來臨,一個噩耗卻猝然而至。
濮王李泰郁郁而薨!
經(jīng)歷了這么多事情,李泰終于看透了權(quán)勢與人世,當(dāng)太宗皇帝命徐真前往均州接他之時,他選擇了拒絕,從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再與朝堂無關(guān)。
本該安享余生的他,卻最終還是郁郁而終,他不是惋惜于自己丟了皇位,也不是因為自己丟了富貴,他是因為自己迷失在了人生迷霧之中,再也尋找不到父親的蹤跡。
在人生的最后兩年里,他每每想起自己的父親和母親,想起兄弟姐妹,然而他只能龜縮在鄖鄉(xiāng),連探視自己的親人都做不到。
年僅三十二歲的他死了,但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李治對李泰早已沒有了戒心,繼位之后還對李泰多有賞賜,如今自己身為人父,才更深刻體會到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恩與愛。
他悲痛萬分,詔令有司以大唐皇朝最高喪葬規(guī)格“詔葬”之形式,為這位哥哥舉哀,追贈其為太尉、雍州牧,并為之輟朝,非但如此,他還下令“班劍卌人,羽葆鼓吹,賻物三千段,米粟三千石,賜東園秘器,葬事官給,務(wù)從優(yōu)厚”,又特意請了法藏禪師來為哥哥的往生祈福。
因為李泰的死,徐真與李明達(dá)的婚禮也就只能延后,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徐真與李明達(dá)早已私定了終生,所缺者不過一名分耳,是故二人也不急,徐真的工程也已經(jīng)到了最為緊要的階段,他需要不斷尋找各種借口,往太乙山上跑。
兵部衙門的人常常不見徐真人影,不過徐真將職權(quán)都分?jǐn)偭讼氯ィ@些老官僚頗有為官之才能,又沒有了頂頭上司的壓迫,反而大展手腳,諸多事務(wù)處置得有聲有色。
早先崔敦禮為兵部尚書之時,依仗著崔氏的強大后臺,又有慕容寒竹在圣上身邊,是故他也變得極為跋扈,對兵部衙門的官員動輒叱責(zé)為難,諸多同僚噤若寒蟬,整個兵部幾乎成了一言堂。
可如今,崔敦禮到政事堂卻坐了冷板凳,而徐真則完全信任兵部這幫老官員,倒是讓他們得到了施展個人才華的機會,可謂皆大歡喜。
然而崔敦禮恨透了徐真,他在兵部還是有些親信的,見得徐真有失職之嫌,崔敦禮先是借助崔氏的勢力,將崔義玄等一干崔氏子弟調(diào)入了兵部,而后又授意言官們,開始彈劾徐真玩忽職守,怠慢公務(wù)。
慕容寒竹雖然恨不得徐真早死,可如今濮王李泰剛剛離世,李治就算并未如同想象之中那般的傷心,為了展現(xiàn)一代仁愛之君的風(fēng)范,就算裝也要裝悲傷好長一段時間,所以慕容寒竹也很識趣地沒有拿朝政去煩惱李治。
可崔敦禮對徐真恨之入骨,并未提前支會慕容寒竹,就擅作主張,召集了崔氏掌控的言官,開始上表彈劾徐真!
李治剛剛恢復(fù)上朝,心里正煩悶,對朝議也是興致缺缺,連長孫無忌都變得非常的柔和,對李治多有安慰之意。
正打算草草散朝,崔敦禮卻使勁地遞眼色,那些御史臺的言官們開始出列彈劾徐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