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思緒如泉涌。 每每想到這些,鐘狄的思緒那就跟泉水一般,怎么都止不住。 借著這個機會,鐘狄便開始了這篇技術性文章的編寫。 他沒用電腦,只是單純的用筆寫在本子上。 對于鐘狄來說,寫,往往比用電腦敲上去,給人以深刻的感覺。 而且思維不受限,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也不用擔心寫的不好要進行修改什么的。 對于初稿來說,不需要那么完善的內容,嚴謹的格式,只需要將自己想表達出來的內容,全部寫上去。 方向就定為針對桃園用藥,實用科普性文章。 方向定好,接下來就是拉大框架。 其中包括桃樹常見病蟲害,不常見病蟲害,然后從病蟲害角度去科普農藥,然后再反過來,根據農藥去推病害。 雙向論斷,才能讓人更加清晰的認知這些。 現在的農業現象,簡單來說,種植戶知道病蟲害,但是卻不知道怎么去打,應該用什么藥。 而農資店呢,直到哪些農藥,也知道農藥治什么,但卻缺少現場判斷,于是乎很容易出現問題。 舉個例子。 比如桃樹上有蟲害為蚜蟲,種植戶看見了,去買藥,店家就會推殺蚜蟲的藥,具體濃度呢,也給你按最高的來。 種植戶不懂啊,于是乎就按照說的打。 結果,成本提高了不說,還增加了蚜蟲的抗藥性。 殊不知,這蚜蟲的量,本不需要打農藥,結果打了不說,還沒治徹底,針對于蚜蟲這種蟲害,你一旦沒有一次治住,那完了,后面更勞道。 鐘狄就從這種角度出發,還留下了一個簡單判斷是否到達打藥標準的方法。 很快,一下午的時間就過去了,鐘狄看著桌子上的草稿,心中十分滿意,這一下午,不算白忙乎,起碼把初稿定下來了。 該有的東西都有了,剩下的就是修改,完善,還有修復bug。 如此甚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