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掉得最多的還是石頭和鳥屎。 江枝答應給村里修房和送學習用具,還能補貼幾兩銀子做束脩。 聽到還要給自己村補貼束脩,三個村長就更開心了,對著江枝連連感謝:“我們都說江村長是大善人,活菩薩,是真正幫我們過日子的?!? 江枝笑道:“以后你們村的事我多放在心上,殺蟲劑和生根水可以供應,草藥也第一個收?!? 今年各村依然送來草藥沒有給錢。 王小菊他們明年就要開始付錢收購了。 已經(jīng)連續(xù)三年白拿草藥,無本生意賺了一個腰包鼓鼓,年終分紅時就連江枝都分到十幾兩銀子,不能吃飽還不知道放碗。 以后能來徐家村賣上幾兩銀子的草藥,這也是各村村民的掙錢路子。 那些殺蟲劑和生根水有利莊稼,但數(shù)量有限,配合上煙葉水殺害蟲能提高效率,江枝當然要給那些積極向上,愿意學習的村。 江枝說去村里修學堂,自然不會食言,徐家村去了兩人,然后就是各村自己出人工。 該花錢的木料磚瓦由徐家村在磚場統(tǒng)一購買,然后再送去各村。 教室按照統(tǒng)一的三間建,然后就是男女分開的廁所,一間供孩子們喝水的水房。 還有教師用的白板,有炭條,有小孩子用的石板,桌子板凳。 各村拿出要上學的小孩子名冊登記來領取。 給孩子們發(fā)石板那天,舉人出身,負責管理縣里的學校、書院等教育機構(gòu)的縣丞、縣學教諭,還有積德行善、出錢大善人江枝一并出席。 修房的預算從來都沒有準確的,江枝預計五兩銀子,但實際花費十到十二兩銀子。 原因無他,三個村里有兩個村原本是有學堂的,也就是祠堂,江枝不用修,只需要添置桌子白板。 只有一個村需要新修房舍,花費最多的反而在孩子身上。 在適齡孩子登記時,江枝發(fā)現(xiàn)三個村里都有孤兒,大的十四五歲,小的才一兩歲,寒冬臘月里破衣爛衫,穿著破鞋露出腳后跟,臉凍得青紫,鼻涕長流。 雖然有親戚長輩看管,日子還是過得很苦,比石猴子可憐多了。 江枝問過情況,決定撫養(yǎng)這些孤兒。 只是年紀大的孩子留在原村,江枝幫忙翻修房子,以后會定時送些糧油米面來,自己學會撐門立戶,七歲以下的小孩子她會帶回徐家村。 所以錢就花在這上面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