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產業園-《趕海:我能看到提示》
第(1/3)頁
看到村委的招聘告示,特別是上面的工資待遇,就連本地人都很詫異。
咱村的村干部待遇這么高?
我們怎么不知道呀?
尤其是那些家里有人在村委干活的人。
“蘭姐?這是真的嗎?你家那位一個月多少?”
叫蘭姐的婦女愣了半晌。
沒道理呀!她丈夫在村委已經干了差不多五年,每個月多少錢,她一清二楚,真的還不如進加工廠打工。
招聘村干部,竟然比干了五年的老員工的待遇都好?
這是哪門子的道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我家老陳一個月才三千多。”也正是這樣,她已經勸了丈夫很多次,趕緊辭職,隨便干點別的,也比那份工作的收入高。
“主任過來了,問問他!”有人眼尖,很快就看到了正在往這邊走來的村主任。
很快,大家圍過去。
“主任,那招聘確定沒有搞錯嗎?村干部的工資啥時候這么高的?”蘭姐搶先問道。
她都差點以為自己丈夫隱瞞了她五年,藏了私房錢。
要是那樣,必須要讓家里那位好好說清楚,這些年到底少上交了多少,錢都放哪里去了。
主任見大家七嘴八舌,吵得跟菜市場一樣,只好虛壓幾下手,讓他們安靜、安靜,聽他說。
“招聘告示沒搞錯,從這個月開始,我們村的村干部工資進行調整,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他先解答村民們的疑問。
接著,有游客詢問:“主任,我們外來人也能應聘?工資不會拖欠吧?”
“可以,感興趣的可以到村委來面試,我們歡迎人才的加入。另外,不用擔心工資發放的問題。
如果是以前,別說我們村,鎮政府都不一定能開出這樣的待遇來。
不過,我們村很快會有大動作,敬請關注。”
什么大動作?
眾人都被釣足了胃口。
有人都差點想架把刀子到主任的脖子上,讓他說下去了。
而此時,張耀華已經把整個村子都逛了一圈,心底有數了。他看上了罐頭加工廠右邊的一大塊地,大概有一百畝。
這些土地,其實都是些貧瘠土地,石頭多,還比較干旱。
不太適合種植農作物。
當初分地的時候,這一大塊幾乎是人人嫌棄的。所以,大部分都是公家的,分到村民家的,只有十多二十畝。
以前就是種點番薯、玉米、木薯之類。
如此一來,拿下這些土地,代價也小一些。而且,大部分賣地的錢都能留在村委。村委也就有錢辦其他事了。
就在這時,主任帶著兩位村干部趕過來。
“耀華(阿華),怎么樣?”
張耀華微微點頭:“嗯!差不多了,就那一塊吧!從罐頭加工廠旁邊的那棵烏欖木開始,一直到茶樹那邊。”
中間這一大塊,泥土幾乎都是沙土,而且還是黃泥,有些石頭還凸出來。
總之,這不是一塊種糧食的土地。用作工業用地無疑是最好的。
此外,這里還稍微遠離居民家,噪音等污染對大家的影響不大。
“啊!這么大一塊?”另外兩名村干部吃驚。
目測有一百畝左右。
需要這么大的土地嗎?
張耀華笑道:“其實還好啦!以后還不一定夠,初步規劃就這樣吧!主任,你們幫我先把土地征收的手續等弄下來,我得找合作商談一談。”
主任:“放心,這些事都交給我們村委就行了。”
看到張耀華選中這塊土地,主任反而很高興。畢竟這大部分都是公家地,雖然屬于全村人的,但賣地的收入村委可以留下來。
當然了,多少也得分點給村民,看怎么個分配法,后面再開會慢慢討論吧!
“行!”
張耀華也不廢話,準備回家去打電話。
前面結交的那些人脈關系終于可以用了。
主任帶人前往鎮政府。
那么大的事,不可能瞞著鎮政府來干。首先匯報的,肯定是對他們村一路支持的黃副鎮長了。
黃副鎮長本來還要接待一位實業家。
鎮里忽悠人家來投資,已經努力了兩三個月,現在是最緊要的關頭。一旦成功,他們鎮將搞一個投資三千多萬的養豬場。
養豬場雖然有污染,對空氣不友善,但為了發展經濟,也不能太挑了。
“什么事電話里不能說?晚點我還要接待任老板。”黃副鎮長說道。
如果是其他村的村干部,他干脆就推了。有什么事,明天,或者后天再說。這個村不一樣,鎮里同樣很重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