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國自然項目的實驗正式宣告結束。 陸晨的研究團隊,也迎來了休息的時間。 但是,每個人都繃緊了神經。 不到最后的結果出來,所有人都不敢放松。 通常來說,《Circulation》編輯部的審稿時間在三個月左右, 不過在阿斯利康總部的影響之下,《Circulation》編輯部在第一時間,就將兩篇臨床科研論文進行審校。 此次,《Circulation》編輯部邀請的同行評審,也都是心血管領域頂級專家。 其中,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樊伯彥教授,赫然在列。 樊伯彥教授, 是多個頂級期刊的審稿專家。 在心血管藥學領域, 他可以說是華夏第一人! …… 美國,哈佛哈佛大學,醫學院。 樊伯彥教授面色驚奇。 看著眼前的這一份論文,他不由得想到前段時間那一篇來自華夏的論文。 “阿斯利康真是大手筆!”樊伯彥教授感嘆道,“兩個分部進行科研實驗,這得消耗多少的人力、物力等資源啊!” 不過,對于阿斯利康這種巨無霸公司,投入的資金多,產出的成果也是極為驚人。 無論這次哪一個分部的研究成果能夠發表,對于阿斯利康來說,他都是穩贏不虧的。 研究進一步突破,達格列凈所能創造的價值, 遠遠超過了目前的投入。 很快,樊伯彥教授就看完了阿斯利康的兩篇論文。 兩篇論文對比一起看,他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有過上一次的審稿經歷,樊伯彥教授輕易就找出了來自華夏的這一篇論文。 同樣的實驗步驟, 同樣的統計學方法。 “華夏什么時候出了這么厲害的研究團隊?” 樊伯彥教授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任何一個研究實驗,都要立足于改變臨床治療的指南,至少對于臨床有所幫助。 華夏每天論文的產出量, 并不低,甚至居于世界前列。 但是真正有意義,能夠轉化為臨床成果的實驗,卻少之又少! “京華這一篇的關于達格列凈的論文,絕對是能夠改變臨床的治療指南!” “如果可以,我真親眼見一見這個研究團隊!” “李瑤,陸晨,無論這次結果如何,未來的國際心血管領悟,就是這些年輕人的!” …… 京都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心內三區,主任辦公室。 萬經水和方如章相對而坐。 當他們得知了陸晨和阿斯利康華夏分部進行合作之后,兩人皆是一陣沉默。 誰知道陸晨能夠榜上這種大腿? “主任,早知道我們就不退出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