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半斤八兩-《龍紋師》
第(1/3)頁
徐超這話問的絕對合理,在整個西南地區(qū),沒有什么人的官位比他還大即使貴族們,也沒有直接的權(quán)力去指責(zé)他,沒看到司成峰即使像殺了徐超,也是與徐超說話暗打機(jī)鋒,不敢明目張膽說話。
這中年文士,到底是什么人?竟然敢如此說話!這一點,著實引起了徐超的好奇心。
“我是誰?大人的意思莫不是說,以大人現(xiàn)在的官位,已經(jīng)沒有人能夠勸誡大人,大人已經(jīng)可以為所yù為了?且不說我是誰,有沒有資格,就算我只是個平民百姓,面對不平之事,就不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就不能明目直諫?這是何道理?閣下就算不講道理,也不能剝奪在下直諫之權(quán),就算陛下有錯,亦要直諫,何況大人還不如陛下!”
中年文士侃侃而談,就是不說自己是誰,處處找徐超的話茬,指責(zé)徐超。
徐超雙目微闔,坐在輪椅上,聽著中年文士的長篇大論,處處指責(zé),言之有理,面上的笑容不在,取而代之的是面無表情,不嚴(yán)肅,不親切,是一種屬于徐超的淡然。
“大人,莫不是被在下辯駁的啞口無言了?大人年少位高,有些傲氣,也屬應(yīng)該,只是大人應(yīng)當(dāng)步步謹(jǐn)慎,免得落人口實,墮了陛下的眼光。大人有錯,改掉即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大人感覺在下說的可對?”
中年文士見徐超沒說話,還以為徐超被他說的啞口無言,當(dāng)下就換了一種口氣,語重心長如長輩般勸解徐超。
“大人,您在文章中曾言,上察天心,可在下觀念近rì所為,卻無一件事情有如天地般包容。大人,心胸開闊,能容方能成器!陛下將如此重要的差事交由大人,必然是相信大人能力,大人何不證明自己的能力,讓天下悠悠眾人之口,全是贊嘆之詞,而不是如今懷疑之語。屆時,天下定然對大人贊譽(yù)有佳,青史之上,對大人也必然一片贊揚(yáng)之詞。而大人所需要做的,僅僅是查清楚事實,再做事,與大人本身目的并不沖突。何樂而不為也?”
中年文士見徐超若有所思的樣子,認(rèn)為自己的言語打動了徐超。立即趁熱打鐵,又將自己準(zhǔn)備的說辭,拿出來說了一遍。他相信,以徐超表現(xiàn)出來的xìng子,就算不在乎別的,也一定會在乎幽幽史書如何寫他。史筆如刀,刀刀刻人心。沒有人愿意遺臭萬年,特別是一個讀書人,更不愿意遺臭萬年,這會讓任何一個心地正直的人受不了。
可是,他面前的不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至于算不算正直的人,這個也不太好說。他這番話,如果在幾年前對徐超說,估計徐超會改變一下自家的行事方式。當(dāng)時徐超在意那青史之名,在意那悠悠眾人之口。可如今,對于一個殘廢來說,還有什么重要?
中年文士說完這么一大串話,看到徐超在那里右手輕點扶手,似乎在思索什么,暗暗松口氣。對著司成峰和那另外一個人使個眼sè,表明自己已經(jīng)盡力,至于徐超接下來什么反應(yīng),就不是他的事情
司成峰回了一個明白的眼sè,他們早就設(shè)計的很好。由司成峰引起話頭,接著是中年文士來對徐超說教,若是兩人都沒能成功的話,就由最后一個人出手。目前看來,司成峰完全敗下陣來,話頭一引,就被徐超引入圈套里去,賠了夫人又折兵。中年文士似乎好一些,至少說的徐超很長時間沒說話,沒反駁,還在這里思考。
徐超輕點扶手,伴隨著中年文士的話語,聽到中年文士停下。徐超的手指也下意識的停下,面無表情的臉上,恢復(fù)一絲生氣,開口詢問道:“閣下說完了?”
中年文士拿不準(zhǔn)徐超是什么意思,小心地問道:“在下已經(jīng)說完了,不知大人如何作想?”
徐超臉上露出個古怪的表情,接著一連贊嘆道:“你說的很對。不得不說,閣下很是研究了一番,字字在理,句句靠譜。若是換了一個人來,恐怕早就被你說動了。即使是幾年前的本官,估計也會被你說動。甚至若是十幾天前的本官,也可能被你說動了!可惜啊,可惜啊,可惜!”
徐超一連說了三個可惜,卻沒有說可惜什么。只是他一個勁的在那搖頭,臉上露出一絲嘲笑,或者是嘲諷。
“可惜什么?大人莫不是又有了什么想法?有何事情讓大人改變了想法?”
中年文士莫名其妙,想不明白為何徐超說這十幾天內(nèi),就能改變主意,這十幾天發(fā)生了什么?能讓徐超改變主意?
徐超譏諷的搖搖頭道:“一可惜在你們來晚了,二可惜閣下這話雖不差,卻說服不了本官,三可惜那位逼著本官來森木城的,作繭自縛!”
這番話說的司成峰眉頭隱隱皺了起來,因為徐超最后一句話里面的意思,已經(jīng)不再是關(guān)于他們,而是關(guān)于那位與徐超博弈的棋手,那個從雪山中走來的少女。
“還請大人明言!在下愚鈍,不明白大人的意思。”中年文士心神一凜,自然也清楚那位少女的存在,連忙開口問道。
徐超很通情達(dá)理的為他們解釋,也有借他們傳話的意思,讓他們背后那位,好好聽著他的聲音。這是兩個人,可以說是第一次對話,卻隔著時間與空間的距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