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三百零七章 千古一帝(下)-《尋龍》


    第(2/3)頁

    他的目光所及,看到遠處起伏的山巒,一股強烈的龍氣從整個大地發散發來。

    果然不愧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寢。

    ……

    始皇陵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之濱。

    驪山是秦嶺北麓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約25千米,南北寬約7千米。傳說因此山山體像一匹驪色的駿馬,因而得名。驪山是在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中隆起形成的地壘,海拔1000米左右,斷層錯落,山巒與溝壑相間,構成了一條條南北走向的山谷,并由此發育出了一道道河流。秦始皇帝陵就位于驪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洪積扇上。

    這一帶有著優美的自然環境,整個驪山唯有臨潼縣東至馬額這一段山脈海拔較高。這段山脈左右對稱,林木蔥郁,谷峰相問,山體在陵南略作弧形展布,狀似盛開的蓮花,帝陵位于驪山峰巒環抱之中,與整個驪山渾然一體,猶如蓮蕊居于正中。以當時的實用角度和后代的風水觀念來看,此處均為設置陵園的理想之地。

    在秦始皇陵東側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魚池水。按記載:"水出驪山東北,本導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積成池,謂之魚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經始皇冢北。"可見魚池水原來是出自驪山東北,水由南向北流。后來修建秦始皇陵時,在陵園西南側修筑了一條東西向的大壩,壩長1000余米,一般寬40多米,最寬處達70余米,殘高2至8米,它就是通常所說的五嶺遺址。正是這條大壩將原來出自驪東北的魚池水改為西北流,繞秦始皇陵東北而過。

    此外,在陵園東側,有川流不息的溫泉水經過。據記載:"在魚池水西南有溫泉水,世以療疾"。載:"酈山西北有溫泉。"可見當年的溫泉與西北的魚池水相對應。

    南面背山,東西兩側和北面形成三面環水之勢。"依山環水"正是秦始皇陵最主要的地理特征。

    雖然貴為國家重要的歷史文化景點,平時游客不少,但是今天顯得尤為多。

    而且如果注意看的話,會發現這些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臉色既凝重,又亢奮,不少人手里拿著羅盤,一邊四處尋找著什么,一邊念念有辭,看得周圍的游客一臉詫異:莫非今天這里在拍電影?這些人都是群眾演員?

    可是沒看到攝像機啊?難道是針孔式攝像?

    不提游客們心里的詫異,在一片忙碌中,楊喬等人終于匆匆趕到,多虧了溫老的私人飛機,一路上無驚無險。

    下了飛機后,包括溫老、顧老這些玄門六宗的人,還有三叔這些風水四門的人,以及楊喬,直接趕往驪山北麓,與守在此處的劉朝陽等人相會。

    "劉宗主,情況怎么樣?"

    溫老性子急,一群人里,別人沒開口,他就搶著第一個發問。

    劉朝陽此時手里也拿著劉家的電子羅盤,抬頭苦笑道:"我們已經在這里搜尋半天了,不過此地地脈駁雜,元氣混亂,雖然龍氣強烈,但始終不得其門而入。"

    他一邊說著,一邊沖溫老、顧老、林夕、余秀毓、釋德建、玄機道長,三叔和靜虛道長、麥正義、勞先生他們一一點頭致意。

    "果然不出所料。"顧老在一旁輕拈著胡須道:"始皇帝陵這么多年也不知道多少風水師前來看過,如果真那么好找到入門的門戶,也不用等這么多年,依舊沒被開發出來。"

    "說的是,國家也幾次想開啟,但不懂這里風水陣的陣眼,不明門戶,強行去開啟,只會毀掉一切。"余秀毓在一旁點頭補充道。

    說到這里,所有人的目光不自覺的都落在楊喬的身上。

    如果說,這里還有一個人能破解始皇陵的風水大陣,能帶領大家找到入陵墓的方法,恐怕,只有眼前這位少年。

    雖然他不像各宗派有深厚的背景,而且出自極其神秘的"古法風水",但這一次次探墓,楊喬一次次創造不可思議的奇跡,在現場這么多宗師和宗主面前,楊喬早已經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核心,是唯一有實力和機緣能開啟始皇陵的人。

    劉朝陽沉吟著,接著開口道:"楊喬,一會你盡力放手去做吧,對了,各位宗主,咱們話先說在前頭,不管始皇陵里有什么,都是我們華夏之物,絕不容域外的宗門染指,也不可讓別有用心之人利用,所以一會,如果楊喬真能找到地宮入口,我想請一部份人守住入口,不要讓其他人進去添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