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漁利-《開海》
第(3/3)頁
銃鐵說白了也就那回事,無非是不能太硬需要柔韌與彈性,才能保證炸膛少些罷了。
他陳軍爺滿肚子聰明才智沒處使,急眼了回去就把水力鍛錘弄出來!
不過這都有個前提,他要真像白元潔與張永壽商議的那樣,當上清城副千戶才行。否則一紙調令下來,給他弄到廣州府當個把總,那可就哭都沒地兒哭了。
至少在陳沐看來,鄧子龍那廣東把總,過得真還沒他這清城總旗舒服。別看鄧子龍領兵幾乎是他的十倍、兵裝供給就連火藥配給都在旗軍之上,但把總對營兵除了打仗操練,沒有半點約束能力,就是普通軍官。
旗軍就不一樣了。
衛官不僅是軍官,還掌握衛所的民政權力,手里攥的是衛所旗軍的身體與靈魂,讓人在溪邊蹲著吃飯就不能去林子里坐著吃,鞭撻著這一代,就算死了下一代仍然要給衛官賣命。
衛官為了保證生產與役使,也為了中飽私囊,便必須讓旗軍在吃不飽與餓不死之間尋找一個微妙的平衡,在這種平衡之下,形成微妙的穩定。
中原王朝以延緩進步為代價,求來的穩定在日趨崩潰的衛所制中尤為明顯。
即便衛軍被壓迫至如此地步,仍舊只有逃卒、沒有兵變。
托了陳軍爺對戰后官職至少百戶預期帶來大好心情的福,旗軍在室山腳下輕松了幾日,不過也只是幾日而已。
因為過了五日,陳沐與白元潔商議后估計總兵官俞大猷已領大軍渡過新江,以俞將軍的兵法韜略斷然不會輸給李亞元這樣一介劃地為王的流寇。
這在陳沐與白元潔看來,意味著將有少量但綿延不絕的叛軍散兵游勇通過室山。
旗軍連捆人的繩索都準備好了,看上去萬事俱備,陳沐卻發現他只猜對了開頭,沒猜到結尾。
潰軍來了,成群結隊、有首領有旗手有隊列有甲胄的大隊人馬,自主山道押束縛百姓迎面殺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