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大海-《開海》
第(2/3)頁
陳沐笑笑,道:“你說。”
“從小娘帶我拜媽祖,島上番夷都說是我爹的故交好友,身邊長輩講他在雙嶼向番夷收稅,說他有搶來的三桅大船,旗艦有幾十門炮,說海上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講吳平,講徐海,也講汪直,講那些比他厲害多的英雄豪杰,橫舟數百遠販東西二洋,有勇夫、有銃炮、有艦船,在法外之地立下自己的秩序,不遵守的人就活不下去。”
“他們沒有誰是死在海上的,吳平被戚將軍打死、徐海被詔安處死、汪直死在獄中、我爹,呵,和他的雙嶼一起沒了。”
“義父,你覺得海上將來會怎么樣?”
陳沐像被割裂兩瓣,兩套價值觀在他心里并行,作為這個時代的人,他能看見海盜肆虐對沿海造成的沖擊、乃至更深層對明朝政權的危害。
在清遠是沒有荒地的,但是在香山,八千畝荒地沒人開墾,人們熱衷于下海行商劫掠或走私販運,兩年里為了平息倭寇,官軍百姓不知死了多少,倭寇也是一樣,死的更多。
這是一場內耗。
把南洋、東洋、西洋,讓給那些來自西方的野蠻人,最后連北洋也給了野蠻人。
“別人都在抄掠天下,我們故步自封。”
陳沐搖搖頭,沒有繼續就這個話題繼續說下去,實際上他和李旦一樣,對朝廷什么能說、什么又不能說,不懂。
“抄掠天下,義父說的是,在孩兒小時候,濠鏡澳上沒多少番夷,幾百個佛朗機人修幾座炮臺設幾處箭樓,更多的還是我們。那時候他們說,他們來自遙遠的西洋,后來聽說他們占領了大明西邊的一大片土地,和蒙古人的國家接壤,說那片大海叫印度洋。”
“現在濠鏡有上千佛朗機人定居,再有倭人和其他的番夷,人數近萬。我們的船越來越少,要想在海上活下去,就要有大船、大銃,佛朗機人在濠鏡設立鑄炮廠,用很高的價錢賣給我們,為了得到錢,更多倭寇去搶掠橫行大海,商人也只能買船造炮才能出海,最后又變成新的倭寇。”
“義父,為什么大明不能做自己的炮廠,把炮和船賣給我們呢?”
陳沐到這個時候才聽出來,李旦口中的‘我們’,并不是說他們二人,而是廣義上的倭寇,大明流落在外的海上之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