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產業-《開海》
第(2/3)頁
海面相對平靜,商貿將更加繁榮。
只是陳沐依然不得清閑,擺在他面前的事情且多且亂。
經此一役,香山旗軍活下來的大多都是精兵,親手戰勝強大敵人,帶給香山所旗軍無與倫比的士氣與勇氣,回還之后的操練也更有勁頭,五日三練已成定例,食飽力足又能得到足夠的賞賜使他們家資相對過去殷實。
申明紀律,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不是過去那種戰場不能逃跑、逃跑者死;或者戰場不能撿錢、撿錢者死的紀律。
而是在休息中、在操練中、在作戰中,制定各式各樣的規章與紀律條例,以達成進一步增加凝聚力、戰斗力的目的。
倉稟實而知榮辱,同樣旗軍受了陳沐的豢養恩惠、戰場立功、閑時做工的報酬,滿足基本生存需要之后,才能去嚴明紀律,否則就是一句空談。
當戰場上隨便偷走一點戰利就比他全家財物更加富有時,哪怕刀劍懸頸,一樣會鋌而走險,法律對真正的光腳者一直是一紙空文。
只有他們不再光腳,家里妻兒食飽穿暖,都知道聽令對他們有好處,才能更好地推行命令。
除了軍紀,還有民紀。
香山在去年購入織機仿制后開始織絲、織錦,香山所余丁能織許多綢緞,但購入生絲的渠道卻非常有限,何況還不能違背農事,這就給他們綢緞產量定出上限。
即便如此,香山至平定海寇曾一本時庫中綢緞存量仍有八百匹之巨。
“義父,香山的綢緞在市面上排不上,他們有勾花、鏤空種種技藝,都把最好的販給番夷,咱香山織出的這些,賣不上高價呀。”
李旦從香山取了一些,他身上還肩負著給香山船廠換一艘大黑船的使命,又跑回香山千戶所衙門來跟陳沐回報行情,道:“最好的綢緞十六匹能賣上近百番金,咱香山的十六匹只能賣上二三十個金幣。”
陳沐微微皺眉,他沒考慮到因為絲綢品質不同,在價格上的差異,如此一來實際上他們獲利并不大,甚至扣除成本,人力酬勞極為低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