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回信-《開海》
第(2/3)頁
陳沐怎么想也想不明白,還是周行給勾來的香山百姓旗軍說出到底為什么——因為軍戶窮。
人窮不光志短,人窮了養豬都養不肥。
各百戶所是肯定要留糧食以備不時之需,但香山千戶所的旗官除了俸祿不需要再耗費囤糧,因為他們有賞銀,巨額的賞銀。
刨去買船,一千五百匹綢緞由李旦換來七千多兩銀子,這已遠超朝廷原本所記功勛賞銀。
廣東連年用兵,錢財越積越少,連濠鏡商稅都成了廣東都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而對倭寇購賞,也越來越少。這次他們整個香山才得到兩千七百兩的賞格,可為換來這兩千七百兩,他們交出了廣海六百多顆真倭首級、曾一本部兩千多顆海盜首級,最后均下來才不過一顆一兩。
陳沐沒給旗軍多發,他只給了副千戶百兩、百戶五十兩的獎賞,旗軍則依照戰功,功勛高的分三五兩、功勛低的分一二兩,陣亡的賞格也是一樣,總共發下去三千多兩,比朝廷給的購賞只多出他給衛官的銀兩。
算下來,他有了三千多兩的私財、千戶所則多了兩千五百兩庫銀。
這些錢早晚要用,不過要用在正途上,陳沐想在香山建個紡織工廠,用有限的織機四個時辰集中工作來最大效率增加產量,把這事交給各個百戶,讓他們去同旗軍商議后確實可行。
旗軍并不反對這種形式,安全上也可由旗軍護送,又能讓各戶旗軍多一份收入,唯獨給不給總督上手本,讓陳沐心里犯難。
“千戶,這事讓上面知道,準許了肯定有人從中取利;不準許更是不能干。”鄧子龍、石岐這幾個信得過的手下來給陳沐出主意,石岐道:“可要說直接弄,到時候讓人知道了卻也麻煩。”
“還是上本吧,千戶。”鄧子龍想了想說道:“不單香山,今后千戶若升任指揮,到時整個衛都要這么做,即使現在別人不知道,將來也是都要知道的。”
陳沐想想確實是這個到底,這事它藏不住,干脆先上一封手本給肇慶張翰,等張翰同意再發給都司指揮。
張翰會臭罵自己一頓是意料之中,為了避免臭罵,陳沐在最先站在道德制高點,依照作八股的文風做《貧窮軍余當織錦》一文,起講先提三句,即講‘軍戶貧窮’四股,中間過接四句,復講‘當織錦’四股,復收四句,再作大結。
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虛一實,一淺一深。
提軍戶貧窮,就要提天下安危,字句上綱上線,但真別說……這么寫文,只要不按照科舉時必須從古書中取圣人立言去寫,寫的還挺舒服,讀起來滿滿都是雄文之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