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鵝犬-《開海》
第(2/3)頁
在訓野狗、同土著貿易并教他們說漢話的過程中,楊兆龍發現了草原,雖說蒙古馬未必適合在那邊生活,但多個地方總是好的,何況楊兆龍也確實需要馬。
最近的書信中,楊兆龍在那邊的生活已經走上正軌了,他樂得在新明上開拓,并希望陳沐有空去看看,給他送更多人來,什么人他都想要,只要是人。
他說他歸整了幾個靠兩條腿游牧的部落,治下百姓已多達兩千七百之眾,下轄村落五個,引河流灌溉,開墾良田五千七百余畝,修渠四條,架橋兩座,鋪路四十八里,沒有一點矛盾,人人有田可耕,簡直是故事里的桃花源。
而且他還依靠土著的力量把河里的鱷魚拽出來搬上烤爐,自楊來灣向東擴張領土八十六里,直至高山斷崖;向西四十七里足跡遍布海灣;南下一百二十里,直臨草原一望無際。
僅僅通過書信陳沐就能感覺到那片新大陸的開墾對楊兆龍造成的沖擊,讓他像個小孩子般詳細地在信中寫下自己踏過的每一寸土地、開墾每一畝農田、趟過每一條河流。
除了土壤貧瘠,那片新大陸沒什么不好,哪怕土壤貧瘠楊兆龍都不在乎,他要牛羊馬、他要更多人。
假以時日,新大陸的存在將會撞擊在整個帝國每個人的心頭,遠勝呂宋、蘇祿諸國,在楊兆龍身上,陳沐愈加清楚與他身處同時代的同胞對海外的心態。
即使他以戰爭為手段,以幫助為借口,給殖民披上友好的外衣,實現其征服同化的險惡用心,明人依舊不會對這種行徑抱有渴望,更不會像歐洲人地理大發現那樣擁有狂熱的心態。
他們不慍不火地被動接受著陳沐在海外的反哺,坐享其成卻沒有欲望驅動他們投身其中。
因為在呂宋、在蘇祿、在琉球、在婆羅洲,天子四海為家的時代早就過去,離了兩京一十三省,飄揚鑲龍旗的福船走到哪都是客人。
新明不一樣,他們可以是那里的主人。
楊兆龍的興奮,一樣給陳沐帶來莫大振奮。
他的成就感很快被手上拽直的繩子打消,在市政廣場對面,葡屬印度總督使團最前體態威猛的大丹狗不安地蹬著前爪,壓低了頭顱弓著身子發出令人生畏的低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