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旱澇-《開海》
第(3/3)頁
輪到張居正發(fā)蒙了,他抬手讓府上書吏出去,又把窗戶關好,挑撥著室內火盆起身對趙士楨問道:“陳帥一年向戶部輸銀百萬兩,南洋軍府還能留存二十萬兩巨資賑災,南洋的軍餉夠用?”
趙士楨理所應當,拱手反問道:“閣老,旗軍不用俸祿,他們有軍田,何況兩位陳帥本部合兵才剛萬余,戰(zhàn)功賞賜也花不出多少,南洋軍府是凈賺?!?
天下六軍都督府,張居正如數(shù)家珍,唯有南洋軍府的兵員數(shù)量他不論如何都記不住,每次一不注意就說錯。
提到陳沐的兵力,總要在腦子里換算一下朝貢國與本部,才能得出大概數(shù)目。
“那就好,仆傳信一封請陳帥將災銀調入戶部,先用今年南洋軍府送入戶部的銀兩去賑災,那本是北疆軍餉,先調用過來?!?
趙士楨拱拱手,心里那股煩躁更盛。
南洋軍府仿佛與整個大明都沒太大關系,尤其在北京這種感覺最為強烈,人們對發(fā)生在大海那邊的事無絲毫關心,朝廷對陳沐也接近于不管不問。
雖說這確實是好事,但趙士楨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景象,人們忙于事務,對海外無甚了解,甚至在與官吏飲酒時他還聽人笑稱一直以為海外南洋軍府是假的,隨便找了些野人送到京中就當國王了,那些所謂的屬國其實并不存在——就像天下好像依然只有兩京十三省和北方一樣。
他覺得自己應該給陳沐寫封信,過一年兩年,把在南洋軍府干得好的官吏調回國中,再調新一批官吏過去,在朝堂中培養(yǎng)一批對南洋軍府、對南洋、對海外事有充足了解的官吏。
就在這時,張居正突然對趙士楨道:“兩淮賑災有河道,常吉,山西賑災,你去吧!”
-
書里萬歷元年是歷史上萬歷二年,://./14_14088/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