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三軍-《開海》
第(1/3)頁
“莫氏殺我使者,他們的運道終了。”
陳沐在軍府衛幕僚司背朝輿圖這樣說著,在他身后壁掛著莫氏先祖莫登庸在嘉靖年間投降明朝時獻上的地圖。
安南屬于明朝的歷史要追至鄭和下西洋,永樂朝兩件大事,除了下西洋,西南另一重大戰略決策就是違背祖訓中‘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訓令’的祖訓,向安南國開戰。
那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吹牛大戰,安南史記中記載此戰明軍八十萬出鎮南關,大越以七百萬拒之,不能力敵,明軍攻入升龍,‘擄掠女子玉帛,會計糧儲,分官辦事,招集流民。為久居計,多閹割童男,及收各處銅錢,驛送金陵。’
就這樣,經過這場記載中動員兵力‘七百八十萬’的大戰,安南成了后來的交趾布政司,張輔離開一次,地方就反叛一次,駐軍八萬,年耗銀百萬兩,僅能收得賦稅七萬兩。
其實這場仗雙方動員兵力也就三十萬,安南動二十一萬。
待到明仁宗、宣宗之時,政策全面收縮,打下的安南已經成為無底洞,干脆收縮不要了。
自數十年前,莫登庸篡黎朝大位守備升龍,黎氏舊臣以清化割據南方,使安南進入南北朝對抗時代。
在莫登庸北方,還有明朝這個敵人,什么時候廣西開始興兵,莫登庸就到鎮南關下邊跪著,把地圖全交上去,有爭議的土地一并獻出,明朝就收兵不打,莫登庸再回頭揍黎氏舊臣。
這樣的把戲一度把嘉靖皇帝逗得很高興,封莫登庸安南都統使,就這樣,莫登庸對外稱大明安南都統使,對內建元稱帝,管制安南幾十年。
過去莫氏和明朝的關系一度比較融洽,如今正值莫登庸玄孫莫茂洽在位,國中有大將莫敬典,一度進攻南朝兵圍清化,也許僅需一次大戰,就能將黎氏舊臣趕盡殺絕。
“這個節骨眼上,殺我的人,可不明智。”陳沐掃視室內端坐眾將,道:“打不打的主意我拿了,怎么打,諸位兄長來拿主意。”
陳沐沒辦法,能給他提供幫助的葡萄牙人并未進入到安南境內,有關安南的情報都來源于廣西布政司,除了手上一張地圖其他全靠猜,這種時候他和劉綎的作戰思想是一樣的。
座下有陳璘與侍立一旁充滿好奇的兒子陳九經,面容堅毅的白元潔、摩拳擦掌的鄧子龍,當然也少不了講武堂出身的張世爵與南洋軍府老砥柱邵廷達呼良朋等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