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朝議-《開海》
第(2/3)頁
“回陛下,并非如此,那是一艘西班牙皇室商船,他們管那條船叫馬尼拉大帆船,一年一趟,由馬尼拉開往亞墨利加的墨西哥城,要在那販給西夷商賈,一船貨物價值一百二十萬兩白銀,若賣入國中,只能賣出百萬兩,但賣給葡夷,卻能販出一百六十萬兩有余的白銀,臣只要白銀,葡夷首年來澳商賈沒有那么多白銀,便只能等他們來年備足白銀再購?!?
陳沐這句話說得很慢,他在等,等不明事理的傻瓜官吏跳出來罵他,問他入帳二百七十萬除了交解朝廷一百二十萬剩下的花哪兒了,是不是中飽私囊吞了。
可惜沒有,沒有朝臣是傻瓜,首先南洋軍府不受管制,與其攻訐這個還不如罵他私藏甲械,再者說,人們知道白銀花哪兒了,這不是秘密,而且南洋軍府也沒有秘密。
萬歷皇帝似懂非懂地點頭,心里對葡萄牙安上人傻錢多的印象,陡然對他們這些早年作戰過的外夷好感提升一大截,這才皺著眉毛想了一會才道:“對,朕還要問你,南洋四投疏,施行的如何,可見到收效?”
所謂的南洋三投,也正是陳沐花錢的去處,全稱是《南洋軍府生產、技術、民生、人才投資計劃》,名字是陳沐起的,奏疏是高拱擬的,就為說清楚陳沐把銀子都花到哪去,不能再出現‘八十萬兩陳帥挪用’這種情況。
陳沐還真沒想到萬歷皇帝小小年紀會對這個感興趣,他那玩意其實是高拱寫給朝臣看的,沒指望萬歷能理解。
“回陛下,所謂四投,是指投資生產、投資技術、投資民生、投資人才,因我大明幅員遼闊,暫時大多局限于廣東,講究資金專項使用。投資生產,交付兩廣布政司,用于鼓勵商賈提高產量、農夫提高產糧、匠人創造新具,每年二十萬兩?!?
“投資技術,交付工部研制新式軍械、新式器具,每年五萬兩;投資民生,各地漏澤園、養濟院和惠民藥局的修繕及日常用度補給,這是全國范圍,每年二十至四十萬兩;投資人才則用于各地建立社學、給教書先生送些肉食,資助些孤兒、貧苦后生進學,南北講武堂革新戰法、器具,并擬加入南直講文院的資助。”
“主要目的有二,一在更好的技術更多的產量能讓大明海外商路占有更多優勢,別國產一匹布要六錢銀,我一匹機布只五錢銀,比他做得好,我還有得賺,別國百姓便只買我的,從他們那買進棉花,賣出布匹,一進一出,便是雙贏,大明贏兩次?!?
“其二,便在于平息叛亂,免除國內戰爭憂患?!?
陳沐說出雙贏時,朝臣沒什么動容,依舊靜靜聽著,有的人都昏昏欲睡,海外對北京的影響還是太弱,作為帝國最優秀的臣僚,他們當然能聽懂陳沐在說什么,但沒人在乎……海外的事太遙遠,國中就像嗷嗷待哺的小鳥,等著陳沐這只出去捕食的大鳥回來喂食就夠了。
何況所謂的‘陳學’,也僅僅在首輔張居正,次輔呂調陽,兵部尚書譚綸、戶部尚書王國光及萬歷皇帝之間流行。
別人不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