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軍法-《開海》
第(2/3)頁
上身甲還是南洋軍府旗軍的老配置,內鎖甲外胸甲,臂縛的小臂端則直接被束袖帶纏上,圓領胸甲剛好把外衣明代傳統立領露出來。
頭盔的改動較大,正如譚綸所言,如果旗軍的頭發變短,過去為高聳發髻而出現的兜鍪就不合用了,邵廷達被一把火燒成光頭后帶上好幾副網巾還是抱怨兜鍪磨得腦殼疼。
陳沐選擇的是將笠盔修改更加低矮,不使用過去高聳的子彈頭形尖頂圓盔,自耳側蓋下甲簾防護后腦脖頸。
最大的改變可能是束帶了,同樣更加寬大的束帶在下巴處分成兩道兜住下巴,比單純的系帶更加結實——在過去這樣的兜帶也是不能用的,因為明軍有強烈的蓄須習慣,還不像普通百姓不留臉頰胡須,但凡人到中年的軍士軍官都是絡腮大胡子,根本束不住。
唯獨在胸甲正中作為防護脖子的頓項甲片上有一方插槽,便上附圖意思是軍士所屬何地、何營、官職、姓名。
戚繼光沒什么好說的,他覺得這些東西除了費錢之外都還不錯,精銳的旗軍比銀子重要,能征慣戰之輩,只要國家承受得起,在甲胄上如何花費都是不過分的。
陳沐根本不需要有這些憂慮,南洋軍府花費自籌,他只要敢想,肯定是花銷得起,你只要不給戶部添麻煩,誰管你讓部下穿啥?
這些東西用在南洋軍,那就是陳沐自己的權力,除非他讓部下光腚上戰場,甲具形制是無所謂的,他薊鎮軍士還有人穿土蠻萬騎長的甲胄呢——陳沐這個人太詭異,有的沒用的事,謹小慎微得不行;可偏偏有的大事,膽大的可怕。
譚綸這個兵部尚書根本沒去看那些甲胄圖樣,對器械精明上,他知道戚繼光要比他擅長,他一直拿著陳沐定下的軍兵發式、胡須端詳,等戚繼光看完甲具軍府緩緩頷首后,老尚書才對陳沐道:“陳帥這些發式,倒是顯得龍精虎猛,老夫以為拿到朝廷應該可以通過,不過……”
那些圖畫肯定重威儀,陳沐就是這么跟剛剛從南京議和成功后進北京的徐渭說的,要求就是讓他找最符合明人審美的美男子來做軍士臉譜,發式的畫法也要求必須做到美觀。
設計是個很偉大的工作,簡潔好看的設計能給人省去許多事,就像現在,譚綸腦海里想的什么陳沐一猜就知道。
‘也沒老夫想的那么難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