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祖法-《開海》
第(2/3)頁
“各有各的風險,北虜兇猛且占據地利,勝則大掠敗則四散,化整為零很難追擊,朝廷的馬不夠好也不夠多,只有他打我、沒有我打他,北疆漫長防線耗費朝廷許多精力財力;海那邊的異國,他們的優勢則在與我完全不同,像中國一樣,不斷進步,這是臣以為他們最危險的地方?!?
“北方的敵人和我中國祖先打了上千年,這是地緣決定的,在戰爭中我們一直進步,他們的變化不大,秦朝時北方敵人是騎馬放箭,現在還是騎馬放箭,我們用過戰車、用過騎兵、用過步兵、用過長矛、用過弓弩、用過火銃,現在使用火炮。”
“在漫長的戰爭中,形成今日這樣的局面,周圍永遠落后,向中原學習,中原則在四顧無敵后沉迷享受,直至周邊國家學到東西,積攢力量,進攻我們,以求入主中原。”
“與他們的作戰中,最艱難的是維持我們的強大,現在使用更好的軍器,但相信陛下也看出來,北疆是依靠一批在南倭北虜中歷練出的優秀將領撐起實力,并非朝廷兵員、將領才能比明初時強,只要能維持中原王朝的強盛,就能壓制四方,蓋因文化相通,他們跳不出這個圈。”
當陳沐與萬歷對話時,總是不自覺地代入進一個老師的語境里,而萬歷似乎也因道德經的教育而接受這樣的對話方式,當然他也沒忘記自己是個皇帝,一手藏在大袖里的小手兒端在肚上,別管聽懂沒聽懂,都矜持地頷首回應。
皇帝小老爺還是認為自己大部分都能聽懂的,即使有一些聽不懂,那也沒關系——作為神中年的弟子,他經常要面臨這種聽不懂對方到底在說啥的困境,這種時候只要點頭就好了,拿自己能聽懂的地方疑問一句,就能做出‘陛下聰慧似神人,可舉一反三矣’的效果。
通常老師覺得重要的東西,他會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說,至少張居正是這樣。
所以萬歷養成了這個習慣,他問道:“靖海伯是說,歐羅巴諸夷與周邊諸國不同?”
“正是,不同的地域上千年獨自發展,形成不同的文化,即使有些技術輾轉萬里流傳回傳,但大體上全然不同,當今之世,誰學到更多,誰便更有優勢,這個道理非常淺顯了;而在謙虛好學上,顯然我們更有優勢?!?
陳沐說到這,才終于結束陳老師的授課教程,拱拱手道:“臣請天津建北洋衙門,是為練騎兵與督籌后勤;任東洋大臣,則要渡海至南亞墨利加,接收條約中朝廷在西班牙的租借地,并為朝廷甄別在歐羅巴諸國的文化、科技中,什么對朝廷有利,帶回來?!?
小萬歷還是頷首,眼看已走近乾清宮,他十分認真地看著陳沐的臉,神情不似少年,帶有幾分斟酌問道:“靖海伯,朕常受老師教導,也多聞朝臣勸諫,就像在欽天監,當朕提起你打算讓人測量天下時,那監正最先說的不是別的,是祖宗之法,除欽天監外常人不得度量天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