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潞水-《開海》
第(2/3)頁
趙士楨還沒見過人家女兒,這邊嘴上就已經(jīng)喊上丈人了,被陳沐看得臉紅,解釋道:“徐公曾為修造北方水利考察京畿周邊,他有經(jīng)驗,大帥不常說經(jīng)驗很重要么!”
見陳沐不以為然,仍舊以一種促狹調(diào)侃的目光看著他,趙士楨以極快的語速說道:“徐公是真懷才不遇,他去年曾上手本奏京師雄踞北方,兵員糧草都應(yīng)直接取自京郊,如今卻全仰仗東南,糧是漕糧、兵是班軍,而且還說以西北古代的富庶,難道不能充實糧倉、訓(xùn)練軍卒?”
“主張在陜西河南開鑿舊渠廢堰、疏通山東泉眼,并在順天、真保一帶時常遭受水害的地方,將十五條支流疏通,引水灌溉農(nóng)田,則北方倉稟可以充足,便不需依賴東南,而且能將水患解除……他說北方水害正是因為不興修水利,興修水利水害自除,我認為這很有見識啊!”
打馬的陳沐兜轉(zhuǎn)馬頭,面露異色對趙士楨道:“確實有見地,去叫上工部徐公,一道走走!”
北方水利一直是個大問題,黃河決口一次,便會使上百萬人流離失所,進一步加深土地沙化,但越是決口,便越不愿出大本錢治理,問題便只能越來越大。
而北方若能修繕?biāo)M增屯田,對朝廷來說是好事情。
那怎么上手本是去年的事,今年卻還一點兒動靜沒有呢?
徐貞明年過四旬正值壯年,見陳沐相召為向?qū)В阈廊桓S,向陳沐介紹起周邊產(chǎn)業(yè),只不過當(dāng)陳沐問起他的手本為何沒被朝廷準(zhǔn)許時沒有回答,只是苦笑一聲,攏著胡須搖頭不多言語。
但后來路上的介紹中,陳沐大概明白徐貞明在搖頭間流露出的苦澀,讓陳沐想走野地卻發(fā)現(xiàn)無處下腳。
從大沽口至天津衛(wèi),經(jīng)由官道一路溜達到長城根兒地下的遵化,路途四百多里談不上遠,陸路五百多里,要是坐船走河道更近,陳沐為多加了解才決定騎馬陸路。
誰知道還不如走河道呢,一路上啥都沒看著,光聽著徐貞明逐地講解,這是皇莊、那是宮莊、那是宗室莊田、那是軍田、那又是皇莊……當(dāng)然,屬于百姓的田地也不算少,但不如官田這么密集、連貫。
“民田種糧者只三四分,官田則八九分為桑苗,種糧已不多,較之水田省于灌溉,百姓亦更省力。”徐貞明一一列數(shù)桑田好處,道:“其葉可喂蠶、木材可制器具、枝條可編籮筐、桑皮可造紙,桑椹更能供食用、釀酒,葉、果與根皮皆可入藥。”
“種這個比種麥賺錢,百姓與佃農(nóng)也比種水田更省力。”徐貞明的馬術(shù)不夠熟練,騎在馬背上帶著幾分戰(zhàn)戰(zhàn)兢兢,但他說到種麥種桑苗臉上還是在笑,雖然陳沐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在笑什么,就聽他接著說道:“何況這些田地過去多是軍田、民田、閑田,它們現(xiàn)在的主人,又哪里是我區(qū)區(qū)工部給事中能惹得起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