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君瓚-《開海》
第(3/3)頁
他們是新軍將領,真正關系他們切身前途的只有一個地方,北洋。
天下沒有人不重視新軍,但不是每個地方都有北洋這樣為他們操練得心應手的配套部下,只有在北洋,他們一身所學才能得心應手,也只有北洋,才有仗打。
說完了,陳沐也不管旁人陰晴不定患得患失的臉色,抬手道:“君瓚此時想必已養足精神,請將此行東洋見聞回報給六部諸位主事。”
他口中的君瓚,名叫楊廷相,是隨同唐胡安一同去往西班牙的使者。
福建泉州晉江人,匠籍出身,也是三年前被調往南洋的新科進士,成績在同年中排名一直偏下,福建鄉試第六十六,會試第一百四十一,登進士三甲第一百八十名。
以他這個成績,同那些起步就能進翰林院的天之驕子不同,原本首選會任大縣丞或小縣令,捱到這個時候,運氣好能進六科做個七品給事中,往后再升就得看造化了。
但有些人天生就有扼住命運喉嚨的能力,在楊廷相被分派到跟隨張元忭等人至馬尼拉的頭一年,跟著海瑞去班詩蘭城左近任一小縣令,任職不過半年,在一次同時任南洋軍府僉事的高拱談話時聽見上官對知曉海外夷事人手不夠的憂慮,當即出言,為自己拿下進海軍講武堂作為三期學員的通行證。
他是南北講武堂第一個進士學員,主修戰船科、輔修兵器科,算沒丟下出身帶給他的手藝學識,能背下十二萬字典籍考取大明帝國十萬里挑一的進士三甲,學起海軍事,南洋、葡夷、西夷的幾門語言如探囊取物,待學期滿,以全甲畢業。
畢業那年正趕上明西議和在南京簽訂租借塞維利亞條約,全天下都找不出人比他更合適出使——像班超出使西域般的榮譽,輕而易舉的被出使南洋的楊廷相收入囊中。
這一年,被稱作文武雙全的楊廷相三十一歲,氣宇軒昂地立在北洋衙門正廳,拱手向廳中同僚行出一禮。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