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一十七章 良知-《開?!?/h1>

    第(1/3)頁

    “大帥!”

    趙士楨瞪大眼睛,不是說要教訓教訓,怎么把銃都提出來了?

    陳沐抬起手制止趙士楨,慢條斯理地摘下竹藥筒木塞,向銃口倒著火藥,邊抽出通條緩緩向內壓實彈藥邊道:“說說吧,陳某費好大一番力氣給你們免去毒打災禍,為何想死?”

    這個時代什么是人才,別說進士,哪怕沒考中秀才的都是人才,更別說秀才了。

    秀才,本身指的就是秀異之才,普遍有死記硬背、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這都是科學而系統地培訓出來的人才。

    從童子入學開始一年只有幾天假期,先生不解釋只帶著讀書,一讀少則五六年多則十余年,終日與《四書》為伴,直到把書背熟了才開始逐字逐句地解釋大致意思,這是古代出現過目不忘本領的來源。

    這還不算有些文風鼎盛的地方還要求學習《五經》,又因五經年份過早,用詞簡略,單單一部《春秋》就要合以解釋《左》、《公》、《梁》合刊背誦。

    為培養全才,大量填鴨式的學習過程不可避免地浸入今后用不上的知識使這個學習過程效率過低,并在成才之時不可避免地兩極分化,一部分人一點通處處通;另一部分生搬硬套僅通一竅。

    他們有優于常人的基礎、智能,就連寫字都清一色地能良好掌握好似印刷版的臺閣體,在人才應用上,他們可能會被徐階的松江講文院學員擊敗,但就個人才華來講,他們一定遠遠超出講文院學員,只是他們所掌握大多數知識是用不上的。

    背誦熟悉到什么程度,隨便點出兩個字就知道出處,這種鉆研精神很牛,但也挺神經,要不然人們把四書五經當作經書呢,因為這就是在背誦經文。

    但同樣,一個剛放下鋤頭的農夫與一名帝國進士一同塞入講文院,三年后出來做官,更有能力的一定是這個進士。

    勝出必有所長。

    現在好端端進士出身的趙用賢要自殺,還心灰意冷,看陳沐答不答應!

    “我……”

    趙用賢的反應很有意思,‘咔噠’聲中燧石桿被板上,卻并沒多少畏懼情緒,張口嘆了口氣,似乎又覺得沒什么好跟陳沐說的,干脆一梗脖子看著陳沐不說話了。

    那意思再明白不過:你趕緊的,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