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二十四章 春筍-《開海》


    第(2/3)頁

    現在講文院又加入了六科必修的臺閣體寫作與策論課程,徐老爺子是鉚足了力氣要爭一爭科舉進士率的。

    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兩京十一三省大量專科學院如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大多數鄉紳辦的學院也是與講文院相同,多由地方士紳聯手,以一府冠名辦學。但還有些士紳的才華并不在科舉,尤其一些信奉‘百姓日用即為道’,大量有學識的士紳投身于先學習、再教學的事業里。

    比方說愛逛窯子的士紳,與揚州巨賈合辦了揚州府伶人院,老不休的士紳們親自擔任教習,教授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各式樂器舞蹈,直接為瘦馬媽媽們手下的姑娘提供了高級進修渠道。

    還有人搞了蘇州府匠人院,請了大匠,有教授冶鐵的、有教甄別制作珠寶的、制陶的燒磚的、甚至還有請來建筑名家教蓋房子,為時人所笑。

    總之亂七八糟,都學著講文院的樣子設定科目、學期,有好的也有壞的,既有免費教學完全奉獻或者說以此為樂的,也有收費特高一點兒都不著調的。

    當然更多的是一般般,不好也不壞,陳沐比較看好這些學院。

    不過他并不是非常在意這件事。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專科大學由漢靈帝創辦于東漢光和元年,名為鴻都門學,開設辭賦、、尺牘、書法、繪畫等藝術課程,收錄平民子弟皆由州、郡、三公擇優選送。

    沒有東漢末年的思想解放就不會有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建安風骨。

    他們這幫明代老土帽兒才哪兒到哪。

    士紳們有個正事干挺好的,別管他們做的好不好,陳沐知道,早晚大浪淘沙,留下幾塊真金。

    能將個人奮斗融入并推動歷史進程,坐在北洋軍府校場樹蔭下攥著書信的陳沐只覺得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

    不過他更在意的是徐爵書信中最后一段所提及的兩件事,不在十三省,就在北京。

    這段日子以來朝廷每日上朝,皇帝雖未親政,卻天天上朝,李太后對此沒有異議,這在朝臣中引發軒然大波。

    因為就張居正過去考慮到皇帝需要注重學業,因此定下規矩為每月逢三、六、九上朝,也就是每十日僅上朝三日、講學七日,如今每日親自上朝,且在朝議中試著發號施令,攜發配亞墨利加這口寶刀,百試不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