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文武-《開海》
第(2/3)頁
奮威四人,主擇才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
伏旗鼓三人,主伏旗鼓,明耳目,詭符節,謬號令,闡忽往來,出入若神;
股肱四人,主任重持難,修溝塹,治壁壘,以備守御;
通材三人,主拾遺補過,應偶賓客,論議談語,消患解結;
權士三人,主行奇譎,設殊異,非人所識,行無窮之變;
耳目七人,主往來聽言視變,覽四方之事、軍中之情;
爪牙五人,主揚威武,激勵三軍,使冒難攻銳,無所疑慮;
羽翼四人,主揚名譽,震遠方,搖動四境,以弱敵心;
游士八人,主伺奸候變,開闔人情,觀敵之意,以為間諜;
術士二人,主為譎詐,依托鬼神,以惑眾心;
方士二人,主百藥,以治金瘡,以痊萬病;
法算二人,主計會三軍;營壁、糧食、財用出入。
姜子牙的七十二人豪華幕僚團加上貴族軍官所率領的國人兵團,已足夠在商周時期擁有壓倒一切的軍事實力。
到后來的國家,這些專業人才則成為固定的官員,分掌諸事,
至于文官領兵的歷史脈絡就更有意思了,最早是唐朝的樞密使,起初由宦官充任,作為皇權掌軍的觸手,五代早期由士人充任,后期為武人掌握。
武人干政締造了五代一批強人皇帝,同時掌管軍政,全面了解全軍上下每個角落、既有統兵權又有調兵權,再加上錢糧不受掣肘,對軍事、政務擁有足夠的影響力。
這是五代那些強人的特征,也是陳沐下海之后的特征。
比方說在北洋,陳沐僅有統兵權,從天津衛到大沽口,他可以讓北洋軍做參與戰爭之外的任何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