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賠償-《開海》
第(1/3)頁
阿科斯塔被匆匆忙忙地召見到常勝縣衙,這次接待他的不是陳沐,而是一身文官袍的知縣鄒元標。
這次會面就莊重多了,鄒元標對待西國人畢竟不像陳沐那么隨意,單單陪同的通譯就有兩個,嚴格按照明朝規矩接待,向阿科斯塔傳達一個消息。
“我大明天子有言在先,要在巴拿馬設立右京,此事即便陳帥亦不可做主,因此還望使者轉告西國大王,巴拿馬不能共治,必須作為明朝土地。”
阿科斯塔聽到被召見心里便是一沉,現在這份沉重成為現實,他生澀地拱手說道:“西班牙需要巴拿馬地峽來運輸貨物,我們與明國的貿易,沒有巴拿馬,要從哪里運輸?”
“而且作為即將締約的國家,我要提醒知縣閣下,國王想在巴拿馬修運河不是秘密,但為什么幾十年過去還沒修呢?”
阿科斯塔根本不信鄒元標說什么大明朝的右京在這兒之類的話,他們以為他們的皇帝是神明么?在開戰前他們甚至不知道有巴拿馬這個地方,現在就成了右邊的都城了?
顯然是明軍攻占巴拿馬的舉動令他們知道了一些什么,比方說他們勘察了幾十年的運河計劃?也許更糟?
從內心深處來說,阿科斯塔并不在意明朝人知道西國對大運河的計劃,因為歐洲沒有任何國家具備修造這條運河的能力。
修運河比在山上鋪路難百倍,別說在新大陸,就算在歐洲本土,歐陸諸國的國家制度都不足以發動百姓去修造如此規模宏大的運河。
當然,計劃中的巴拿馬運河對古中國、古埃及、古波斯都稱不上龐大,但對中世紀英格蘭修道院為運送農產品修出第一條長達一千七百五十米運河的歐洲來說,太龐大了。
盡管龐大,但并非修不出來,修那條山路西班牙抓來四千個印第安人與黑人,結果鋪路過程中奴工多次造反,給他們帶來巨大損失——如果用四萬個呢?
超過五年的時間里持續投入至少兩個軍團的兵力彈壓奴工,就為修出讓船能走的地方,這還不包括修筑運河過程中會出現的意外:毒蟲密布的參天密林帶來疫病、開鑿山林帶來的滑坡風險等等。
比起這些代價,人們普遍認為在山路上牽著騾馬走兩天,挺好的。
不過明朝不一樣,早在馬可波羅時期,游記就記載了大運河的消息,這事兒交給明朝人,沒準還真能成——至少阿科斯塔是這么想的。
因此阿科斯塔盡管心有猜測,但他還真挺希望陳沐愿意攬下修造這條運河的苦差事,他一點兒都不擔心這個。
首先這條計劃中的河就不好修,如果在明朝腹地,這條河不太難,因為明朝有強大的動員能力,但在新大陸,沒有;其次如果陳沐真的要修,西班牙會把雙腳都舉起來贊成的。
明朝人在新大陸有限的精力都放在這條河上,西班牙人就可以在大洋彼岸安心睡覺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