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時苗-《開海》
第(2/3)頁
“但這還不夠,在縣南另辟接種區,要為諸多部落首領及隨從近萬人種痘,熟苗不夠,另調狀元橋及麻家港的痘苗也來不及,只能用熟苗。”
甲等醫師皺起眉頭:“接種時苗,百人便會死五六人,為何定要接種?”
實際上陳沐也是迫不得已,接種時苗不是隨便找的,要求患者有合適的病情、身上痘有較好的形態,在最合適的時候取得時苗,再加以合適的外科手段才能接種。
小孩可以把時苗涂在衣服上穿三天,自然就會得病,但大人通常需要一點兒外科手段。
常勝縣的問題就在于熟苗用完后小范圍使用熟苗被人瞧見,原住民薩滿以為隨便找個痘子割一刀再給沒病的人割一刀塞進去就能預防,結果民間私自種痘的事屢見不鮮。
有的健康百姓因私自接種患上天花,還有些沒患天花卻得了其他外科病,比方說非常嚴重的發炎、化膿,最重可致人截肢。
因為這里的豆類太多了。
陳沐都不知道究竟是如何以訛傳訛的,別說制取時苗的標準化難度了,實際上他們如果隨便用不好的時苗接種,對被私自接種的人來說都是好事——畢竟北洋一期與二期的船上都備有許多治療天花的藥物,比方說升麻與蜜、酒這些有抑制功能的藥物。
但一知半解的本地百姓因對天花的恐懼幾乎將大膽發揚到了極致,不局限于天花痘,青春痘、綠豆、豌豆、豇豆,云豆、赤豆、菜豆、架豆、扁豆、豆角,但凡是豆,他們都能捅一刀。
常勝縣確實出現了薩滿給豌豆捅一刀,把豌豆塞進人破開的傷口里,再學著明朝醫生的樣子把傷口縫住。
這不出事就奇怪了,常勝縣沿海最為炎熱,陣亡的北洋旗軍里戰后傷口發炎死掉比當場被火槍打死的還多,他們卻如此大膽。
更有甚者,害怕種痘失敗死掉,自己給自己胳膊腿上劃出個小十字,謊稱種過痘,以此來躲避種痘。
關鍵在于即使種完運氣好沒因傷口發炎死掉,身上也有種痘的疤痕,可他實際上沒有得過天花,稍有不慎早晚還是會患病的。
也正因此,常勝縣一面隔離病患,一面搜捕私自種痘者,另一面便將縣中依百姓居所分片,一片一片開始種痘,大半生產都因此停止了。
種痘不是個簡單事,對運氣好的人可能十天出痘結痂,就過去了;可運氣不好的便會出現各類并發癥,弄不好要拖一兩個月方可治愈,甚至有運氣極差的沒撐過去在這個過程中便因并發癥死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