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俸祿-《開海》
第(2/3)頁
一個人頂二十個北洋旗軍。
其實關尊耳的俸祿比這個多得多,造一件甲有他一分、鑄一門炮有他一錢,南洋衛軍器局主事這個位子,毫無疑問就是天底下一等一的肥差。
“上個月少一些,四川一批火炮催得急,銃甲兵器上造的都少了許多,這個月應該有兩千桿入庫吧。”
來自錦衣衛的軍器監已經不知該說什么好了,看著關尊耳還算年輕的臉頓了頓,這才問道:“宣府沒有這么高產量、北洋也沒有,為何南洋衛軍器局一月能造出武裝一衛的火器?”
沒有任何地方能有這么大的產能,宣府有幾千個匠人、北洋的匠人更少些,但它們都沒有這樣的產量。
南洋衛軍器局的工匠數量要更少些,憑什么能造出這么多銃?
一月武裝一衛?
關尊耳自矜地笑了,他喜歡這樣的稱謂,他拱拱手說道:“實不相瞞,南洋衛造鳥銃產量頗巨,源于緊守著嶺南造鐵中心的廣州,南洋衛在造銃上只是檢驗與組裝罷了。”
數以萬計的佛山爐戶在為軍器局造鐵鍛鋼、卷銃鉆膛,新會的木匠在提供船廠用木之余加工出一具具銃床,即使以南洋衛的巨大產量,依然沒有讓他們的生產力飽和。
因為積極性不一樣了。
過去這些爐戶一年到頭等著朝廷攤派些許活計,閑時打些鐵件兒補貼家用,銷路也不過涵蓋嶺南,諸多山主鐵礦有限,他們的多余的生產力也無處釋放。
即使做出更多鐵器,又有什么用呢?
現在不一樣了,安南鐵、緬鐵、呂宋鐵源源不斷地從海外運來,最多時一年運鐵船能在珠江口停靠七次之多,大量用于制作軍械的鐵器使命攤派下來,給予傭金比過去高不少不說,優秀的爐戶甚至還能得到官身。
廣州府講武堂在兩年前便開放三十個研究名額給予這些工藝優秀的鐵匠、木匠、火藥匠,今年又增加至五十,各依貢獻、才華給予其九至五品官職。
像這種官職,被人私下里稱作匠造博士,有時也會依照其掌握技藝分為鐵匠博士、火藥博士等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