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海-《開海》
第(1/3)頁
李太后在紫禁城滿是憂愁,她心中解鈴還須系鈴人的良藥陳沐,在大洋另一邊卻擁有接近相同的情緒。
在萬歷皇帝籌備閱兵大計的這段時間里,陳沐在亞州也沒閑著,議和的事交由趙士楨去往邊境坐鎮主持,他與徐貞明先后乘船,向南北航去。
徐貞明前段時間一直在整理西國三十年來對巴拿馬當地的探查資料,不過因計量方式不同,也因信不過西人的丈量之法,徐貞明還要去實地考察一番。
陳沐則是先乘船向北,依次登陸界縣與金城,檢校駐軍操練與知縣治理情況,界縣還是老樣子,缺少人口讓那依然是邵廷達駐軍時的不毛之地。
艾穆在縣中養了幾百頭綿羊、在籍百姓三千多點,幾乎對狹長半島的環境難以造成任何影響。
金城就好多了,南邊北邊甚至東邊的部落都向那邊匯聚,數不清的屬國兵馬在這里操練、學習漢文,還有大量移民百姓,要礦有礦要田有田,通向東邊的山谷還有硝土一車一車地拉回來。
用吳中行的話說,金城縣是塊福地,將來別管繼任者是誰,不能大治就可以算有罪了。
陳沐覺得手底下這個免去廷杖的知縣有點兒膨脹,他憑啥覺得自己不會連任三任知縣呢?
不過陳沐到這兒來的主要目的與知縣無關,他是來接兒子的。
兩個義子,李旦與陳九經。
這倆小子越長變化越大,李旦身上那股與生俱來的匪氣如今已幾乎消失不見,陳九經也不像陳璘那般威武,身上倒有幾分儒將氣質。
二人在行船東渡時各自統帥數千人馬,李旦麾下有精銳倭國武士隊以及自各地大名處征調出打著混亂幡旗的軍兵;陳九經則在足利義昭入大明進貢后去往朝鮮接應來自白山黑水響應大明天子號召的兵馬。
在抵達金城后他們的部下一面學習漢文,一面將部分兵力打散分派各地,如今手上都還剩三千上下的兵力。
不過打散人馬主要目的是擔憂他們人數太多聚眾作亂天軍不能制度,并無削弱他們戰力的想法,比方說調派倭兵去往秘魯南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