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米飯-《開海》
第(2/3)頁
當運糧車從麒麟衛走出抵達海岸,李旦能聽到沙灘上響起此起彼伏的歡呼聲。
名叫味增的黃豆醬煮著清水放進海帶香氣撲鼻,引得圍坐鍋旁的足輕們垂涎欲滴,前去領小米的足輕還未回來,耐不住饑餓的農兵探著脖子貪婪地嗅著鍋中香氣。
他們聽見有人在糧車旁高呼:“撥的不是小米,不是小米,主公發下了大米犒勞我們!還有肉!”
人們拾起兵器朝李旦所立的崖壁歡呼雀躍,高興是真的,不過足輕們心底里未必會有多少感激——就是崖壁上那個年輕人讓他們背井離鄉,并且可能永遠都回不去了。
而對武士們來說,作為軍糧的大米更不會讓他們高興、也不會讓他們感激,這更像是一種隱喻,意味著惡戰將至。
各家的下級武士都一樣,他們所處的位置與待遇決定了只有在大戰來臨前才有香噴噴的大米飯吃,更別說李旦還給他們準備了肉食。
“真羨慕你啊!”
李旦旁邊的山道上,陳九經帶倆隨從牽馬過來,偏頭看著海灘上因米飯而振奮不已的扶桑營,抹著腦門兒的細汗,語氣里頭都透著酸意:“一頓大米就能振奮士氣,白山營就不行,喂什么都不飽!”
李旦的手扶在腰間彎彎的銃柄上,聞聲輕笑:“白山營吃的是北洋的糧,扶桑營吃的是倭國的糧,兩碼事,誰讓你在船上把糧混了呢?”
說著,他挑挑眉毛問道:“白山營安置妥了?”
陳沐認為士兵們只有吃好喝好才食飽力足,李旦的認知則恰好相反,他更認同窮山惡水出刁民,故而基本維持著扶桑營過去的飲食習慣,只在大事發生前才為他們準備北洋軍平時吃的伙食。
他認為這能維持扶桑營的兇性,人擁有的越少,得到一些時便越容易滿足。
“安頓好了,搶水死一傷三,腦袋都被打開花了還跟我抱怨帳篷漏水,我也是失心瘋了,居然從兵部領了一批帳篷。”
陳九經瞪圓了眼睛,怒道:“看著跟北洋產的一樣,可連他媽參將的帳篷都敢漏水!”
出海前北洋準備充足,各部食物都無大礙,不過在麒麟衛庇護灣的白山營與扶桑營條件要艱苦一些,扶桑營最大的問題是吃不好,這是人禍,有條件能吃好的,可李旦不作為,偏偏最多的足輕又很能逆來順受,倒沒出什么問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