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勝負-《開海》
第(2/3)頁
聽到僧侶這么說,阿爾瓦的神情反倒放松了,他緩緩邁步繞到桌邊坐下,道:“你們的想法非常正確,你們認為下次戰爭會發生在什么時候?”
僧侶說道:“五年到十年之間,盡管明國接收了西海岸的城市,但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維持著本土的生活,似乎他們來這的目的就是種地耕田、捕魚養鵝,他們幾乎沒有維護新地的成本,但同樣產出也極少。”
“我們贖回的俘虜說,他們今年從阿卡普爾科向國內運回很多大烏龜,船上裝了一些他們那里沒有植物與動物,還從北方砍了很多樹卻不知道該怎么運回去,為數不多運回去的白銀,還是和我們買賣換來的。”
“這非常可笑,他們到這兒來到底是做什么的?”
確實挺可笑,因為大明和西班牙對待新大陸截然不同的方式,讓西印度事務委員會很難理解。
“明國很強大,但他們得到再多土地,短時間都不會產生足夠的利益,我們卻可以將白銀與黃金源源不斷地送回國內,招募更多軍團士兵,我們準備幾年,再次開戰勝利者一定是我們。”
兩國在新大陸的作為幾乎沒有可比性,西班牙是拿著槍的強盜,沒有把原住民當人看待,自然也沒有心理負擔,以軍團為后盾,種植園主監管原住民,維持殖民地的花銷很大,但收入也很高。
明人在新大陸的作為看起來更像帶著炮的農民,盡管北洋軍戰斗力很強,但他們到這兒是踏踏實實種地的,收入上交給國內的不到一成。
長時間軍事接觸讓西印度委員會對大明有一定了解,他們認為大明之所以接連贏得兩次戰爭,原因是因為大明太大,有足夠的實力,但沒有對待新土地的正確方式。
像他們這樣,產出九成都被收集上來,得到的才更多。
“委員會是這樣認為的么?”阿爾瓦公爵不置可否,問道:“那么,剩下的人為何離開呢?”
“有些人是膽小鬼,認為自己不能保護種植園,就跑到貝爾納爾堡附近;還有些是不堪受辱,那些過去被奴役的印度人進了明國土地搖身一變就成了明國人,經常出現在種植園附近耀武揚威,沒人受得了。”
這件事對邊境上明國百姓與西班牙種植園主來說是無解的,明國百姓遏制不住剛剛歸化的原住民越過邊境對面招搖的愿望,西班牙種植園主們也無法心平氣和地接受這種情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