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牧野-《開海》
第(2/3)頁
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知道原住民說一句讓人聽不懂打的話意味著什么。
但對楊兆龍來說,能不好奇么?新明島上因為會訓犬被土著當成神仙,這幫人有事沒事游牧回來就上貢,結(jié)果只是想看看他死了沒。
有了這種經(jīng)歷,誰不會變得好奇?
“東邊兒,東邊也不是一個島,從幾內(nèi)亞向東南是一圈島,那些島上什么都有,大島有兩個,大概有幾內(nèi)亞那么大吧。”
陳沐說:“新……”
他想說新西蘭,但出海數(shù)年的經(jīng)驗告訴他后來的世界里但凡名字里有‘新’的,在這個時代就還沒被發(fā)現(xiàn)——比方說新鄉(xiāng)?
錯了,是新約克。
“新什么呀,不新,毛利部二百多年前就上去了,他們管那兒叫白云綿綿的地方,景色尤美,所以我管那叫北望云州和南望云州。”
楊兆龍和陳沐說這些話的同時不時用眼睛瞟著茶案上擺著用來刮胡須的小刀,并且隨著說的越來越多,望向桌上小刀的眼神也越來越多、越來越不耐煩,最終轉(zhuǎn)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婢女,揚起下巴。
刮胡刀終于自己動起來了,當刮刀刮向臉頰,楊兆龍小幅度開口道:“我不想在一個地方多待,待三五年就可以了,畢竟天下之大,哪里都不是播州;可李化龍讓陛下把我哥也弄到新明去,還有播州的百姓,早知道我就不出海了,誰能想到出海把家折騰沒了的事呢?”
陳沐緩緩頷首。
他對這件事有所耳聞,一方面他能理解楊氏對于數(shù)百年傳承的播州改遷至新明難以接受,但另一方面,他也認為這恐怕是朝廷給楊氏最大的體面。
“改土歸流是大勢,我們這一代改,對楊氏是最好的時機。”陳沐抬手道:“新明、幾內(nèi)亞、望云州,多好啊!別管在哪里,只要還和播州以前的土地一樣大,以后的收獲就會比播州多,只是需要些耕耘罷了。”
“你看常勝,三年前這就是個小漁村,每年只有商隊趕來的三個月才有短暫繁榮,如今呢?濠鏡也比不上這。”
陳沐其實有點心不在焉,很長一段時間里東海岸設(shè)立地方行政機構(gòu)的難題都困擾著他,那邊的百姓構(gòu)成決定了與西海岸迥然不同的情況,一來朝廷沒派進士過來,二來就算把進士派過去恐怕也很難在各個部落中玩兒得轉(zhuǎn)。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