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變革-《開海》
第(2/3)頁
悲痛在所難免,生計仍要繼續,商人們發了急在各地招募手藝熟練的長工、匠師,可方圓數百里處處流離失所,又哪里能在短時間內達成所愿,所有人不約而同地雙管齊下。
一面派人去南京最好的匠院高價雇傭畢業學員,另一邊出重金采買最近的蒸汽機——萬歷六年火德星君甲型。
這個名字是皇帝親封,不過并非紫禁城里那個燒起來騰云駕霧口鼻噴煙在乾清宮外滿院子跑的小家伙,那個家伙的名字如今在后頭已經加了七個改,拉著皇帝快趕上潞王在下頭走路了。
萬歷六年火德星君甲型蒸汽機是臺真正的大家伙,前頭的萬歷六年是型號、中間的火德星君是名號、最后的甲型意味著是此年度四個定型中的最大形制。
大小六百余個零件,全拼裝高六尺、長三丈、重兩萬七千斤有奇,發動起來轟鳴聲不絕于耳,通過閥門可在六百郎力下四個預設檔力中調整力量,以應對不同的需要。
這個大家伙由工部蒸汽局監制定型,每一臺在買家組裝并首次試用結束后都必須由工部侍郎親自釘下方印的第一鑿,是工部蒸汽局最得意的產品。
實際上甲型火德星君的適用范圍并不廣,南方由于運輸、南洋軍器局等多種原因根本沒人來訂購,北方能用到它的也只有北直隸最大的紡織廠、北洋軍器局、戚繼光薊鎮遵化鐵廠以及朝廷電報交通的幾處樞紐使用而已。
但它是最威風的,工部在萬歷六年初定型后的一年內共制作、運送、拼裝四十六臺甲型火德星君,刨去蒸汽局一年俸祿、吃用、工料后,余錢就夠發動徭役修出兩條從北洋軍府至通州長達二百八十里的馬車用木軌路。
不過其實民間買到萬歷六年甲型的商賈對這東西就沒有夸耀的,因為它對比五年甲型并無絲毫優異之處,力量一樣大甚至還讓人隱隱覺得小了點,可重量與價格卻直線上升。
沒別的原因,因為萬歷五年甲型在一年的時間里三臺出現損壞,最嚴重的一臺在北洋軍器局爆炸,飛舞的鐵錘與零件、炸飛的炭火引發火災,使二十余名工匠、工人受傷,一人當場斃命、六人落下殘疾。
六年甲型主要增強了安全性,自然也更加笨重。
市面上流通的更多是乙、丙兩個商用型號,礦場、各類工廠乃至十余人規模的作坊皆可使用,價格上還分外公道,制作容易不說運輸也來的簡單,雖然最多力不過八十郎,但更受人待見。
至于最小的丁型,也就是萬歷皇帝在宮里當作坐騎的那種火德星君,在市面上基本不賣,中間兩個型號收獲的利潤用來大批量制作最小的丁型,用來發給百姓,不過比皇帝坐騎簡陋的多。
為解決受災后人力不足的問題,工部在萬歷六年向河間府二州十六縣發下丁型火德星君六百余臺,力不過三郎,都用來拉磨、脫殼,被百姓稱作食炭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