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雄心-《開海》
第(1/3)頁
陳沐在書信開篇便提到了教育。
但說法極為實際,教育既不是為了學者們掛在嘴邊有些老派的教化萬民,也不是非常新派的指望眾生平等。
是直截了當地告訴皇帝,需要,大明帝國需要更多掌握知識的人,天下有很多掌握知識的人,并且會越來越多,但不夠,差遠了。
這些人做官員、做武將、做買賣還都不夠,不能滿足目前的需要。
陳沐舉出兩個例子,首先是大明的鋼鐵產量,被蒸汽機車與鐵軌推著向前走的鋼鐵產量,非常簡單易懂地就告訴皇帝他認為不夠用的原因,時代與生產力讓天下對知識分子的供需關系變了。
他提出第二個例子是皇帝心心念念的天下第一強兵,北洋旗軍。
北洋旗軍的戰斗力毋庸置疑,這是以這個時代最好的訓練培養方式與極多花費、超長時間為代價的,盡管它最好,但它并不科學。
最科學的練兵方式是在成本與收益的博弈中逐漸趨于平衡,這時代哪里有軍隊練兵花一年半的?大中華圈有練兵傳統,但這并不意味著天下都這樣,只是陳沐出兵時并不知道,他以為世上都練兵。
可實際上葡萄牙不練兵、英格蘭不練兵、尼德蘭不練兵,這世上大多數國家都是不練兵的,他們連常備軍都沒有,練哪門子兵?騎士能算兵?
西班牙和法蘭西練兵,菲利普二世的新兵會得到不足三個月的訓練、法蘭西瓦盧瓦王室的憲騎兵是一支完全由騎士組成的部隊,他們的概念和馬木留克、奧斯曼親衛軍差不多,可以等同于練兵。
其他部隊都是在戰火中成長,一次次征召、上陣、解散,再征召、再上陣、再解散的過程中,形成稍有軍事素質的部隊,以及其中佼佼者成為雇傭軍,專事殺戮。
而北洋旗軍的兵役為五年,訓練時間就要花掉一年半,等于只有三年半的使用時間,眼看著一期都要退役了。
他們的訓練時間花費最大的是什么呢?是學習知識,包括軍事條例、兵器參數、戰術韜略、制圖技術、水文地理等科目,幾乎講武堂要學的他們也差不多都要學,只不過淺顯而已。
涉及識字、數學、地理、物理、醫學甚至還有一丁點化學,旗軍們總不能聽見火藥爆炸就以為神明降世了。
所以他們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在訓練中學習諸多知識。
皇帝看著書信,在夜晚的清華園行宮中點燈勾畫,他在算戶部的賬目,因為陳沐說他估計如今海外收入已經占到朝廷歲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大明得到海外足夠利益的原因是大明上了這艘戰船,上來,就很難下去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