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人才濟濟-《開海》
第(2/3)頁
那真是一點兒臉都不要了。
所以即便楊四畏能力有些不足,而且朝廷都知道這種不足,但別管是張居正還是皇帝乃至兵部與兵備道,從來沒人說過楊四畏的不是。
甚至一聽說蒙古的誰誰誰要進兵了,或者前頭兩年長禿帶兵叩關那會兒,張居正跟馮保一合計,感覺鎮守昌平的楊四畏干不過長禿,那怎么辦?
然后就調了能打的董一元去了趟昌鎮掛副總兵,楊四畏調任保定總兵官,仗打完再給他調回去。
并且還因為忠心耿耿,隨朝廷調職從無怨言,回去還給升了一級武勛。
比較慘的就是董一元了,本來自己這外放都該當總兵官了,結果就掛了個副總兵,瞎了眼的長禿還跑到戚繼光和李成梁的防區撒野,結果被倆人合伙生擒,他硬是沒撈著屁點兒功勛。
最大的好處也許就是山海關戰事結束萬歷皇帝準了董一元倆月假,正好那兒離宣府也近,讓他回家歇了倆月。
假期還沒過完,朝廷開始向宣大防線增兵,皇帝把萬歷軍的精兵悍將一股腦全劃他手底下督管。
說起來都是淚,不過董一元現在舒服了,帶著萬歷軍入駐歸化城。
但不舒服的人還有很多。
宣府鎮副總兵李承恩,接管萬歷軍出塞后的防務,一看薊州接管防務的楊四畏要出戰,他這也不落后于人,急吼吼地叫著要出戰。
大同鎮的郭琥也是了不得的老將,雖然光芒一直為馬芳所遮蔽,卻也是憑借收拾抄掠的韃靼騎兵、反叛的山西土司起家,曾于老營堡單師疾進,保住被圍困之孤城,奪敵糧草牛馬無算還斬獲首級功千余,憑戰功升任左都督、授光祿大夫,皇帝敕封子孫五代世襲都指揮使的猛人。
這位老太爺也要攙和這場盛會,萬歷皇帝都不知道該怎么拒絕。
陜西鎮總兵官魏時則獨辟蹊徑,深知年輕皇帝好大喜功這個毛病,讓標下位于吐蕃境內的貴德所游擊、世襲指揮同知長略聯系其游擊防區的烏斯藏土司們給皇帝寫長信,讓要騎著牦牛的烏斯藏的騎士出山挺進河套,他自己啥都沒干,就給朝廷送來一份收回河套的戰略計劃,目標明確——再從西北大漠給帝國弄幾塊大漠里的硝礦池子獻給陛下。
與之相比寧夏鎮總兵官、征西將軍印的牛秉忠就老實多了,不發公文,給皇帝寫私信還怪不好意思:河套,老臣也想去。
這話很有分量,牛秉忠鎮守寧夏已有十年,他是九部邊鎮唯一一個上任后一場仗都沒打過的總兵官,因為別人聽說鎮守寧夏的人是他,就不往寧夏這兒來了,他上次打仗還是當延綏鎮駐孤山副總兵的時候呢,打了幾次小仗,首級功五六百,放在帝國層出不窮的首級功戰報中并不起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