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五十一章 不敢-《開海》


    第(2/3)頁

    萬歷九年,太谷、遼州、太原、保德、大同、定襄、靈邱、清源的瘟疫被遏制,卻又已蔓延至陽曲、交城、代州、平定、長治。

    過去波及雖廣,但那些瘟疫人們都見過,醫生也有治療手段,但萬歷十年遇上了大旱災,兩種不同病癥降臨。

    首先是被塞外撤回傷兵帶回的大頭瘟,其實就是鼠疫,關內遭逢大旱塞外更是大旱,從通州開始,蔓延京師;隨后是去歲跟著陳實功一起在天津北洋下船的旗軍、商賈中有人感染另一種瘟疫,百姓普遍認為這種瘟疫是由于久旱帶來的瘟疫,京師的醫師經臨床診斷判斷這種病癥初起寒熱痙攣、次變黃斑、狂躁,多有病死者。

    經陳實功辨認,這種病是他們的商人從南亞帶回來的,為原住民高發的瘟疫,被東洋軍府定名為黃熱瘟,是不怕天花的旗軍最高級別預防瘟疫,它致死率不高,但傳染性強,極其影響戰斗力。

    萬歷親筆將這些歷年瘟疫報告總結起來,深感肩上責任之重。

    每一次瘟疫,在朝廷公文占比實際很小,通常在報到他案頭時只在占一句話。

    受限于過去信息傳遞速度,同樣是災害,水災、旱災,在地方大員匯報給朝廷的公文中占比較大,風災、瘟疫則相對更少,因為瘟疫報到朝廷再發回去,基本上就過去了。

    事實上中原王朝自古以來與瘟疫對抗的戰爭一直在持續,這甚至就是中原王朝官僚系統的主要作用,對抵御瘟疫有足夠的先例與預案。

    帝王從漢代的文帝、元帝、成帝、桓帝都因瘟疫下自責詔書,命官員減少吃喝玩樂、削減馬匹坐騎用于賑濟感染瘟疫的災民,漢平帝為對付天花,是第一個下詔‘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以隔離手段治療瘟疫掐斷傳染,同樣用于隔離的‘病遷坊’也出現在漢代,到唐代叫‘病人坊’。

    宋代發生瘟疫,由地方衙門組織醫生義診、診金由衙門支付,所有派往邊塞將官皆需攜隨行醫官,預防軍中疾病。

    甚至包括歷朝歷代盛世修典的習慣,醫書始終位列其間。

    一切的技術也好、科學也罷,都是由需求推動的。

    見到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乃人之常情。

    地方官府對瘟疫有良好的解決手段,也正因如此,其在公文占比較小、不易受人重視,一旦重視,為時晚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