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尚方-《開海》
第(2/3)頁
不論是傳統的什么,它們大多有實踐精神在內,是先輩對客觀規律的總結,一旦到某個時代將實踐丟掉,只掃起泛黃故紙堆里的書文必然無絲毫用處。
只有在先賢的總結中通過實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才能完成革新。
如今陳實功知道萬歷惜才,不愿讓他去通州以身犯險,可他必須去實踐,對他來說這樣的機會不常有。
“朕當然知道你說的。”萬歷嘻嘻地笑了起來,向前傾著身子一副追根問底的模樣問道:“朕聽說通州災疾流行,人民死者甚眾,你……就不害怕?”
紫禁城里很安靜,真正的歲月靜好,就算外面亂成一鍋粥,戒備森嚴的皇城也不會受到絲毫影響。
萬歷很尊敬陳實功前往通州的請求,他甚至想自己去通州,但滿朝文武認為他極為重要,萬萬不能去通州,既然他不能去,也不希望讓他所喜歡的、欽佩的人去通州。
可他喜歡的、欣賞的,恰恰是這種勇敢與責任,要是他微微一勸陳實功就順桿爬不去了,反倒也會讓他不喜。
這本身就是矛盾的。
“陛下為何問這個,孰能不怕,可臣是軍醫呀。”
陳實功笑得灑脫:“北洋軍府軍醫院甲等醫師陳實功,月俸米二十四石,與內閣大學士同祿。”
“說實話,臣在北亞常勝白馬河親手剖人四百余,在河畔站立三天三夜險些瘋癲;戰事一起傷兵不斷,在營地里傷兵不治完臣就不能睡,明西二次戰爭整整一個月臣沒在榻上睡過一日。”
“但既來之則安之啊,縱然陳帥將我軍醫營當成活人機器,旗軍亦不夠體恤,長官救不活旗軍怒、旗軍救不活長官怒,更難的是眼看旗軍哀嚎但臣保不住他的腿、保不住他的眼,多少夜里臣滿心想的都是如上天再賜給臣一次機會,我去考取功名、我去經商做賈、我哪怕去市集當個屠戶,都絕不會再學醫。”
“但救起人來就忘了。”
“臣拿的是朝廷的俸祿,不出生入死,何來問心無愧?兵法有云,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通州,瘟疫,正是這樣的死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