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太多-《開海》
第(2/3)頁
“陛下,您難道還不知道造反藩王在人們眼中的地位么?寧王叛亂成就了新建伯,先帝時又被追贈為侯爵;安化王叛亂成就了咸寧伯,后來被封咸寧侯。”
新建伯是王守仁,咸寧侯是仇鉞,一方面平定藩王叛亂是潑天大功,另一方面藩王起兵反叛又不比其他反叛更難對付。
簡直是升官受爵的大型經驗包。
“奴婢以為如今國朝氣象,對百姓、書生而言并不缺少上升空間,藩王縱然造反也找不到有才能的人輔佐……真有才能之人又如何會將眼光局限海內,如那林阿鳳異域封王難道不好么?國中民生安樂,誰又會去追隨他們造反?”
“若果真是賢良宗室,帝王何故不用?若非賢良才學之人,即便藩禁撤除又與他們何干?”
還真別說,萬歷確實被王安最后這句話說動了。
宗室要是有才能的賢者,朝廷能用他,讓才華有地方施展是一件大好事;如果是個無用之人,就算藩禁撤除了,他一來沒本事作亂,二來作亂了也會被快速剿滅。
老百姓都懶得跟隨他,有富貴險中的膽氣之人,相當一部分都愿意去海外謀個出身改變命運,閑著沒事干在國內參與謀反干嘛?
國外又有軍府支持,要人有人、要船有船、要炮有炮,隨便做出點成績就能得到朝廷封官,甭管指揮使也好、知縣也罷,都只是個名頭上的事,哪怕是個小小的指揮使和知縣,外洋的國王見了還不是該躬身行禮就躬身行禮?
更何況海寇都能在海外建立漢國,還有誰是不能當國王的?
不過萬歷轉念一想,就回過神來又擺起了手:“不不不,你的方向錯了,朕是要弄錢修鐵路,不是要給宗室解藩禁。”
“藩禁什么時候都能解,可現在朕解了還怎么從他們身上弄出錢來,徐都督不是說了,蜀藩和楚藩可有錢了。”
其實萬歷說出這樣的話,就意味著他心里對于藩禁已經松動了,只不過松動的原因不光是王安說的那些事。
還在于一點——他希望能讓更多人進入朝廷。
重用武臣已經讓萬歷嘗到了甜頭,李成梁把東北平了、戚繼光鑿穿塞外、陳沐在海外為朝廷打下巨大國土,但萬歷覺得這還不夠。
別人的權力或許來源于暴力,但他知道自己的權力來源于分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