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浪費糧食-《開海》
第(2/3)頁
說實話沒有哪個騎兵不喜歡高大一些的歐洲馬,換個時候,他們都愿意拿倆月兵餉換上一匹安達盧西亞馬,要是在亞洲那個環境,他們則會在戰場上搶一匹就帶回去一匹,但這兒不行。
搶了馬留不住,他們人少,能帶走的馬有限,這些馬又不易照料,所以只帶著一小部分繳獲戰馬攜帶戰利。
應明不是沒想過圍城敵軍會派出部隊來圍剿他,事實上這就是他的期待,他出城的本意就是攔截西面援軍的同時,調圍城大部隊分兵。
但他從未想過這個信兒會是村莊百姓來報的。
看著眼前頭戴破舊小帽,身上穿著不知是父親還是兄長的麻布衫,看上去明顯不合身的小孩一腳深一腳淺地趟過林間營地為自己帶來敵軍即將抵達村莊的消息,應明在心里琢磨了很久,還是沒問出喉嚨里那句為何。
他有自知之明,從未對村里的百姓承諾過什么,也從未要求他們保護自己儲存在村子里的糧食,在他看來除了幫他磨面換取報酬之外,這一切只是各憑本事。
他要是能保護糧食、攻滅敵軍,那些糧食誰也奪不走,百姓沒膽量吞他的東西;他要是沒本事,也不指望百姓能守口如瓶,假如村莊百姓覺得給敵軍上交自己的糧食對他們好,那他們就上交,反正他會再搶回來。
小孩怯生生地瞪著大眼睛看著林間營地休息的北洋騎兵,回答著應明親兵的問題,那是個健壯、劍法嫻熟、會說漢語與英語的艾蘭武士,在他的族群中身材相對高大有著能趕上大明人的個頭,如今渾身都罩在質地上乘的板甲里,拄著雙手大劍盡量用柔和的嗓音向報信小孩問詢著一個個軍情。
有些事小孩知道,有些事小孩不知道——其實愛爾蘭人普遍不喜歡英格蘭人,打從娘胎里出來就是要干死英格蘭人的,這種情緒自然也包括英格蘭人的小孩,不過應明讓他一定要對這個小孩語氣好些。
“他母親是幫我們做泡菜的婦人,說貴族的稅官回來了,讓村子準備二百人吃一頓的食物和酒,并準備這些人半個月的面包、水果和魚,磨坊主把我們曾在那駐軍、儲藏糧食的消息告訴了稅官,現在村里有十幾個士兵,到晚上會有二百人,也可能更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