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海口-《開海》
第(2/3)頁
波蘭王斯特凡·巴托里派出的使者是他外甥瑞典王子齊格蒙特。
其實斯特凡·巴托里是很想親自去梵蒂岡感謝教宗的,但很久以前就因為波蘭王位與哈布斯堡結(jié)下了梁子,一聽說這次召集還有鷹堡的費老二,別說他自己不去,甚至根本不愿派遣波蘭人去參加這次集會。
下半身堡嘛,但凡能攙和的王位都要攙和一腳。
波蘭和立陶宛搞的聯(lián)合王國是由所有貴族選舉國王,只要有一個人反對國王就選不出來,又有哈布斯堡這個龐然大物想要攙和,斯特凡·巴托里這個王位來的很艱難,自然不會給鷹堡好臉。
克里木汗國本不在此次召集之列,羅馬祭司的影響力還沒到普照速檀的地步,但克里木汗國需要,所以他們也派了個使者跟著齊格蒙特一路去往羅馬。
汗國的使者名叫阿蘇拔都兒,這是個有代表性的名字。
阿蘇是阿速,說的就是克里米亞居住的游牧部落,在漢代叫阿蘭人,阿提拉統(tǒng)帥的匈人部隊中就有在西遷路上收降的阿蘭人,隨阿提拉遠征奧爾良。
蒙古大汗蒙哥也曾收羅阿速人組建阿速軍東遷,入中原與南宋作戰(zhàn),在那邊他們被稱作碧眼回回。
至元末,紅巾軍反元大戰(zhàn)第一場,就是大敗六千阿速軍。
后來一部分阿速人融入漢地,一部分融入進土默特帳下。
而拔都兒,則是蒙語勇士的音譯,巴圖魯也是這個詞。
克里木大汗為找出一個容易跟明軍拉關系的人可謂用心良苦,阿蘇拔都兒的祖先曾于蒙哥帳下遠赴中原,而后世代定居,至元末又被攆走,一路西遷,途中還被其他蒙古部落劫掠,返鄉(xiāng)之路極其艱難。
一直到現(xiàn)在,他們這個從東邊回還的部落依然在克里木汗國內(nèi)因力量微弱而不受重用。
所謂的拔都兒,也只是爹娘給孩子起名時的美好愿望,其實一點兒都不拔都兒。
慌里慌張被大汗從部落里拎出來,書信揣進懷里就指派著追趕瑞典王子齊格蒙特的使團,阿蘇拔都兒這一路是越走心里越不自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