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亦力八里-《開海》
第(2/3)頁
戚繼光的軍法是什么水平?
正常人當個老師讓全班六十個人交作業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能讓上千士兵從拔營到駐營行軍過程中沒人離隊,就是尿褲子也沒人離隊。
而且就算士兵尿了褲子,還打從心里敬他、愛他。
可罩不住下邊將軍們率領的大多都是餓急眼的蒙古輕軍。
將官們所能約束的極限,也就是不糟踐人、不燒房子了,如果說沒燒房子也算軍紀好,那他們確實軍紀挺好的。
四萬明軍移師亦力八里,沒燒民居一間。
百姓這么敬著他們,給戚繼光等人帶來的不真實感太強烈了,讓戚繼光向下屬指揮使、千戶一旬下令四次,讓他們嚴防死守,不要百姓絲毫饋贈、哪怕一粒米,也得讓伯克花錢給他們買來。
買來還得好好檢查糧食、看好水源。
就怕別人給他們下毒,這接近他們的借口挑的也太草率了,就蒙古輕軍這餓死鬼投胎的模樣,這能叫軍紀好?
亦力八里百姓還真沒有任何陰謀,就是打心眼里擁戴明軍。
倒也不全是葉爾羌汗國統治者的問題,主要是這事對他們沒損失,有好處。
葉爾羌這些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的,主要是游牧改農耕定居的生活方式,他們本身就沒太多人口,廣袤的可耕用土地他們也無法完全利用。
因此改換農耕生產后雖然解放了部分勞動力,也開始挖礦、采硝,但沒有過渡時間,就顯得有些窮兵黷武。
農耕國家的軍事力量較強,那是因為人口多、生產力高,葉爾羌還沒把人口生育起來,部落形態的全民皆兵又變成常備軍與征召兵,務農的百姓疏于訓練,軍事上的力量就變薄弱了。
可他們又一直在戰爭中,早年是和東察合臺汗國打,收攏了東察合臺,又和西邊的哈薩克汗國摩擦不斷,自家里頭兄弟幾個大汗還成日打過來打過去,百姓的賦稅沒少交、仗也沒少打。
打贏了家里地荒了,打輸了小命沒了。
而會跟葉爾羌汗國打仗的那幫人以及他們自己,都有西邊游牧部落的臭毛病,把掠奪、屠殺當成榮耀。
明朝這借老鄉的腦袋領軍功,人們知道是爛到骨子里的表現,那邊軍就是真這么干了,也沒人敢說出來……因為這是他們的個人行為,既犯法,也會遭受道德譴責,是畏戰害民的恥辱。
第(2/3)頁